培训课件--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治疗法 1.外敷法 用芒硝适量,开水溶解、过滤,然后用纱布或毛巾浸透,稍加捏压,以不滴水为度, 敷于患部,候冷即换。每日2~3次,用于早期患者。 2.乳房按摩 先于患乳涂少许润滑油,用五指呈半屈曲状,自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并同时轻轻提拉乳头,促进乳汁通畅。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乳腺炎早期、乳汁积滞明显者。 西医治疗 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免炎症扩散破坏更多的乳腺小叶,使病情加重,增加产妇疼痛,影响婴儿哺乳。 炎症明显者应停止哺乳,但必须使乳汁通畅排出(可用吸奶器),防止乳汁郁积,局部热敷或理疗以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化,同时应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可切开排脓。 产后缺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难点:产后缺乳的辨证。 定义 产后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逐渐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促使PRL分泌 经典论述:缺乳病机 《诸病源候论》: 津液竭、经血不足是导致无乳的基本病机。 气血化源不足 《儒门事亲》: 妇人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 肝气郁结 乳汁运行受阻 诊断 病史 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 症状 产后缺乳:哺乳乳汁量少清稀,甚无 ; 或本乳汁不足而骤然泌乳更少; 或哺乳期间乳汁本足突见减少; 或产后乳汁不行。 检查 乳房柔软,皮色不变; 或乳房胀硬; 或伴有结块,皮色不变; 或皮肤微红,甚或潮红。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及乳房检查即可确诊。 常见并发症: 若乳汁郁积易于并发急性乳腺炎。 鉴别诊断 产后缺乳 急性乳腺炎 泌乳情况 乳汁量少 甚至皆无 可表现为缺乳 乳房症状 乳房柔软无胀 皮肤无改变 乳房红肿热痛 甚化脓溃破 全身情况 无全身症状 初起恶寒发热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舌 脉 证型 乳汁不足,量少清稀,自漏;乳房柔软无胀;面色少华,神疲气短,心悸怔忡,纳少。 舌淡 苔薄白 细弱 气血 虚弱 乳汁不行,乳胀痛,抑郁寡欢,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嗳气食少。 舌边红 苔薄白 脉弦 肝郁 气滞 乳汁不行,乳房硬痛,少腹疼痛拒按,恶露不绝而量少。 舌黯 弦涩 瘀血 阻滞 乳汁稀少或全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大便溏或粘滞不爽。 苔腻 弦滑 痰浊 内阻 辨证小结 虚症:乳房柔软,不胀痛; 乳汁清稀; 面色少华,舌淡,脉虚细。 实证:乳房胀硬疼痛; 乳汁浓稠; 胸胁胀闷,或少腹疼痛, 恶露不行,或形体肥胖, 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或滑。 病案分析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00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振,乳汁日显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无,乳房不胀,伴头晕腰酸,面色少华,时有心慌,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病史:顺产后食欲不振。 症状:乳汁少甚全无;头晕腰酸,心慌纳少; 检查: 乳汁质稀,乳房不胀;面色少华,舌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