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法刺激的要素 ?刺激方式 ?刺激力度 ?刺激的频率 ?持续时间 ?刺激的深浅 ?刺激的角度和方向 顺时针-补、逆时针-泻;治疗胃下垂用逆时针 1.抹法 (1)定义:用单手或双手罗纹面及掌面紧贴体表作直线、曲线或环向的往返推动。 (2)分类:指抹 掌抹 (3)特点:力量较轻。一般不作为主要手法使用。 (4)动作要领:轻而有力,重而不痛。 (5)临床应用: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胁痛、腰痛。 具体操作 头面部:?抹头额 印堂?神庭?印堂?太阳 ?抹眼眶 呈“ ”字型 ?抹面部 迎香?下关?颊车?承浆 项背部 指抹颈椎棘突 掌抹岗上肌部分 胸腹部 掌抹 腰及下肢 肩及下肢 2.揉法 (1)定义:用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在一定部位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摆动或揉动。 (2)分类:鱼际揉 掌根揉 指揉 (3)特点:使用范围广,力量较大,频率较快。 (4)动作要领:轻而有力,沉肩垂肘摆动均匀,频率160-200次/分钟。 (5)临床应用:头痛、失眠、腹痛、腹泻、腰膝扭伤。 轻揉具有镇静安神、缓解重手法刺激、活血散淤、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作用。 重揉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软化疤痕的作用。 (6)具体操作 头面部 揉百会 揉额(太阳?印堂) 揉面部(耳前?下颌) 项背部 揉项 揉背 胸腹部 腰及下肢 揉腰 揉膝 肩及下肢 揉肩 掌揉三角肌前侧和后侧 捏脊 (1)定义: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2)基本内容: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有两种手法: ①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②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4)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5)注意事项: ①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②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③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滚法 (1)定义:用手背尺侧和掌指关节附着于一定部位上,屈伸腕和旋转前臂的协同动作。 (2)分类:鱼际滚 指节滚 (3)特点:滚法压力大,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 (4)动作要领: ?沉肩垂肘,手指微屈放松,掌握好吸定部位,不可拖动、跳动和黏动。 ?动作均匀有节律,频率100-160次/分 ?掌背摆动度在小指尺侧赤白肉际至第四掌骨。加压用力均匀,手背滚动幅度在120度左右。 (5)临床应用:滚法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疼痛之功效,应用于腰、背、臀、四肢等肌肉较厚的部位。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等病症。 4. 推法 (1)定义:在一定部位上用指、指节或掌肘关节着力进行单向的直线移动。 (2)分类:指推法 掌推法 肘推法 (3)特点:动作单一,力量较重,可作主要手法用。 (4)动作要领:压力均匀适量,速度宜慢;小儿指推法较快,频率240-280次/分钟。 (5)临床应用:推法有加速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消肿散瘀和提高局部温度之功效,可治疗感冒、头痛、腹泻、便秘、腰痛等病症。 (6)具体操作 头面部 推攒竹(印堂?神庭) 推头额(印堂 ?太阳) 推四白 项背部 推桥弓(桥弓:推拿穴位,胸锁乳突肌后缘是穴) 推大椎 推脊(大椎?龟尾) (龟尾:推拿穴位,尾椎尖端) 推背肌(可用肘推) 推肩胛骨内侧缘 (4)注意事项:?操作时肩部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用劲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拿法刺激程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也宜少,拿后需做些轻揉动作,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5)临床应用:拿法有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分离粘连、缓解痉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