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

调查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转变 2002-12-30 13:37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凯 李涛  在日前进行的北京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的现场,记者发现北京各单位招聘台前人山人海,应聘的毕业生排起了长队,纷纷递交简历并与招聘负责人耐心沟通推销自我。而广州、上海等地单位的招聘台前也十分红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用人单位的招聘台前门可罗雀。   黑龙江大学此次来京计划招收优秀毕业生任教,尤其在小语种(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方面,为了吸引人才,该校破例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去任教,然而这样优厚的条件并未吸引很多毕业生的注意力。该校招生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本以为优厚的条件和放宽的要求可以吸引很多人才,但没想某些小语种只等来四个人递交简历。在现场招聘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外地院校的展台同样是冷冷清清。对外地招聘机会不感兴趣的现象不止是在招聘会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高校一外语类毕业生接到中原油田的招聘书,单位承诺将其外派到中东地区工作并给出了月薪1500美元的“天价”,但该生经过慎重考虑后仍然拒绝了邀请,原因就是“我不想去河南”。而在某重点大学,陕西等地的一些媒体前来招聘,最后却纷纷沮丧离去,原因同样是北京高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外地。   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认为,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来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不应以地域为标准,而应首先考虑该工作能否为自己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下一步的增长。“小环境即其工作单位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对于工作者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不同地域的影响。”白玲说:“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潜能的,有的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到外地工作,主要是不知道他将面对什么困难,认为风险太大,但这样往往就抹杀了他培养自己独立性的好机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受到的干扰必然会比在熟悉的环境中多,对于这些干扰应该面对而不应该逃避,只有克服了干扰,才能使独立性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   日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在题为《从我们的两次调查看大学生就业保障和服务》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存在不少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三年来,大学生对自己创业的看法中,持“赞成、敢于去做”态度的逐年递减,分别是48%、34.1%、25.3%,而不赞成的却从3%上升到了10.5%;而在“你最愿意去的单位”的问题上,虽然几年来有所变化,如私营企业由2000年的第六位上升到了第四位、高新技术企业上升到了第二位等,但一些传统观念中“吃皇粮”的部门和单位仍是大学生的首选,如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三年来一直排在前三位,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一直排在最后两位。这样的就业观念显然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不相吻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将很难有根本的改善。 相关链接 “珍惜简历歌”能否唱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2009年01月13日 07:21???来源:新华网???张周来 吴小康 [发表评论]??[推荐朋友]??[关闭窗口]??[打印本稿]   最近一段时间在广西各大论坛上,一段名为“爱的初体验之丢简历版”的音频广为流传,受到不少人追捧。   “如果你真的不要我,请把简历还给我。你拿着简历随手把它扔掉,经济危机时代打印费那么贵,愤怒想要找你算账……”歌词描述了当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频频被扔到垃圾堆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求职的郁闷与心声。这段歌曲由广西民族大学几名即将毕业的女生创作,她们称灵感来源于最近参加的招聘会经历,为了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大家的简历都制作得很精美,花的精力和金钱都不少,但求职收获却不多,很多时候成本昂贵的简历被用人单位随手丢进了垃圾堆。最终大家的郁闷汇成了一首歌。   歌曲受捧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2008年年底,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交流大会上,提供的7800个岗位,竟引来近3万求职者。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大学毕业生将在2008年的599万人基础上增加50万人左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胡继明是广西一所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专业是广告学。他的苦恼在于,宿舍同学签的是中国移动南宁分公司,待遇优厚,如果自己去物流公司,感觉很没面子;不签吧,今年就业压力这么大,能找到一份工作确实不易。据了解,像胡继明这样抱着矛盾心态找工作的不在少数,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找工作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跟同学比较”。   这种就业“攀比”带来的后果不容忽视。广西五丰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女士认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要解决“自我定位”问题,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自己有何潜质等等,然后再瞄准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否则

文档评论(0)

jiaokang7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