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docVIP

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doc

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与技术措施   摘要 总结2012—2013年度许昌市小麦生产特点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为提高当地小麦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特点;技术措施;河南许昌;2012—2013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66-02   2012—2013年许昌市的小麦生产深入开展高产创建,狠抓田间应变管理,强化科技支撑,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春季低温、后期干热风和熟期强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大灾之年再获丰收。   1 小麦生产特点   一是产量三要素呈现“一增一平一减”。全市小麦平均成穗615万穗/hm2,与2012年持平,穗粒数31.4粒,比2012年减少0.14粒,千粒重43.5 g,比2012年增加0.9 g,单产7 140 kg/hm2。二是旱情重,持续时间长。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上旬,总降水量只有62.8 mm,比常年偏少近6成。播种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的墒情均比上年大幅度下降。三是病虫危害轻。由于2012年冬季干旱、低温持续时间长,加之春季气温回升缓慢,低温、干旱不利于杂草出土危害,麦田杂草少于往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病虫的越冬基数,减少了病虫危害[1-2]。四是主导品种突出,半冬性品种面积大。据统计,周麦系列播种8.21万hm2,占麦播面积的37.3%。矮抗58种植4.47万hm2,占20.3%;豫麦49-198种植2.22万hm2,占10.1 %。这四大品种占全市麦播面积的67.7%。五是春季苗情转化升级快。越冬期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9.3∶42.3∶8.4;返青期苗一、二、三类苗比例为60∶34∶6,较越冬前向好的方向转化较快。拔节期一、二、三类苗比例为66.5∶31.2∶2.3,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化。六是抗旱浇水面积较大。从春季返青开始,许昌市迅速掀起以抗旱浇水为中心的春管高潮。截至拔节前,全市平原灌区普浇1遍,部分地方浇水2~3遍。   2 产量成因分析   2.1 气象因素与产量三要素增减的关系   2.1.1 单位面积穗数持平的原因。一是麦播时播量较大,全市平均播量189.9 kg/hm2,比2012年增加4.5 kg/hm2,虽然冬前积温偏少,越冬期间遭遇冷冬年,生长量不足,但由于播量大,主茎成穗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候不利所造成的影响。二是春季抗旱浇水面积大,对提高麦田成穗率起到较大作用。   2.1.2 穗粒数略减的原因。一是冬前大蘖比例偏低,使得成穗的穗头较小。二是拔节以后天气冷热变化异常且频繁,气温骤升骤降,冷害发生使得部分麦田穗粒数减少[3]。但春季抗旱浇水及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1.3 千粒重增加的原因。小麦生育期日照时数959.5 h,比2012年(886.2 h)多73.3 h。5月日照时数169.5 h,比2012年多6.7 h,对小麦灌浆较为有利。自抽穗开花至灌浆前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对小麦灌浆有利,使千粒重比2012年增加。   2.2 主要技术措施到位   一是推广综合抗性好的高产优良品种。重点推广了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周麦16、豫麦49-198、许科1号、众麦1号等,为夏粮丰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二是推广深耕细耙技术。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前茬玉米收获后,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深耕以及细耙压实,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4-5]。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全市配方施肥面积20.49万hm2,占麦播面积的93.1%,为小麦生产提高奠定了肥力基础。四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借助国家下拨的“一喷三防”资金,广泛发动农民搞好防治,切实减轻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灌浆。五是推广抗逆应变管理技术。具体如下:①加强冬前管理,科学冬灌,保苗安全越冬。②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按照“因苗制宜、应变管理、先弱后强、促控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先管二类、三类麦田,后管一类麦田和旺苗的思路。③加强抗旱浇麦,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麦成效显著[6]。   2.3 技术人员服务到位   2.3.1 加大科技培训,强化技术指导。麦播前,市农技站及时举办了以麦播为主题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对县乡农技人员、骨干种子企业技术人员、高产开发基地科技示范户等120余人进行了麦播高产技术培训,其后各地逐级培训,直至到村。麦播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267期,培训51.5万人,为落实高产关键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2.3.2 科技人员包村,提高服务效果。许昌市加大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村服务行动”的力度,把其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关键季节实行周汇报、月考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