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iplesofPlantNutrition.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rinciplesofPlantNutrition

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绪论 植物营养学的基本任务1、基本概念: 营养 营养元素 肥料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为作物直接或间接提供养分的物料。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调节土壤反应,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如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施(2)增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缺钙 番茄蒂腐病 苹果苦陷病 缺硼 草莓畸形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1840)我国古代在施肥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礼记?月令》:有“烧草取灰,或沤草作肥”的记载。《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业典籍,对肥料科学和知识有详细的记述。《知本提纲》提出施肥应与耕、灌相结合,并提出施肥要注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做到天尽其时,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思想。国际上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1640做了著名的柳条试验。(把科学的试验方法引入植物营养研究领域): 法国学者布森高(J.V.D.Boussingault, 1802-1887): 1834年,用田间试验结合化学分析提出氮素的营养效果以及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栽培豆科绿肥在作物,可提高后作产量的效果。矿质营养学说确立时期(1840—1920)德国科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1840年,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一书,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学说( Mineral element theory )**:土壤中矿物质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这就是著名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2)养分归还学说 (Theory of Nutrient Returns) ** : 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与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这一论断被称为“养分归还学说”。(3)最小养分律(Law of the minimum nutrient)**: 木桶原理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续至今;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试验站.在鲁茨的倡导下,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长期实验站。矿质营养学说的发展时期(1920—1960)化肥产量和施用量急剧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必需元素(16种)以及微量元素相继发现,其作用和生理功能也进一步明确。氮素营养的研究工作 罗宗洛(中国,1898-1978)(水稻:铵态氮;玉 米:硝态氮) 普良尼施尼可夫(苏联,1865-1948)(确定氮生理作用,并提出氨是植物体内氮代谢的起点和终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传统概念的更新提出了一些有益元素明确了营养元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完善了养分跨膜运输理论建立了根际概念对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认识4、生长因子综合理论阶段(1960 — )由于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已从简单的矿质营养学说发展到生长因子综合理论(Comprehensive theory of growth factors)阶段。 第三节 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一、田间试验 是研究植物营养学的最基本方法。有微区试验、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等不同方式。田间条件下有很多因素难以控制。二、生物模拟法 借助盆钵、培养盒(箱)等特殊装置种植植物进行植物营养研究,通常称为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常用的有:土培法、砂培法、营养液培养法等。三、化学分析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核素技术法 利用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进行示踪,追踪它们的变化以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六、酶学诊断法 由于一些营养元素是酶的组分,或是酶的活化剂等,因此,了解植物体内某种酶的活性变化可以反映植物的营养状况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