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准备知识课件.ppt

高一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准备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准备知识课件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1、集合 ● 初中主要涉及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及不等式的解集,但未明确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 ● 高中教材《必修1》第一章:集合 2、函数 ●初中主要涉及函数的概念、图象及三种表示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增减性的性质。学生基本能画出图象,利用图象定性分析函数的增减性,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立体几何初步 ●初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主要是平面图形。虽然也研究了少量的空间几何体,如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未形成。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初中阶段涉及的直线和圆,主要从几何图形及位置关系的性质、判定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学生并不懂得用代数的方法去定量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 高中教材《必修2》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统计 ● 初中主要涉及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率分布等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去研究数据分布等基本的统计思想。学生对如何抽取样本、画频率折线图、密度曲线、画茎叶图并不了解,这是高中教材新增内容。 ● 高中教材《必修3》第六章:统计 6、不等式 ● 初中主要涉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解法等内容,以不等式为背景的实际应用偏少。 ● 高中教材《必修5》第十三章:不等式; ●《选修4》第十一节:不等式选讲。其中,《必修5》与初中教材衔接紧密。 7、算法 ● 算法思想已贯穿九年制义务教育之中,如数的运算、式的运算、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法、各种面积、体积的求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步骤,其实这种步骤就是算法,只是没有设计成程序框图而已。 ● 高中教材《必修3》第五章:算法初步 二、教与学的过程比较 1、传统的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 ● 步骤:复习引导→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 特点:易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但学生的主动性难于体现,缺乏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不易得到显现。 2、高中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 ●步骤: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建构数学→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 ●特点: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的主动倾向得到充分发挥,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得到显露,同时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系统训练。 3、案例:函数的概念 ●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今天我们进一步地学习有关函数的知识。 提出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 4、对案例的分析 〈1〉对课例展开的程序(模式) ●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建构数学→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小结 与教材编写程序是一致的。 从课例到章到节均采取这种模式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认识: ●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面对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有了探索与发现的主动权 ●教师有了科学的价值观,掌握了数学文化的规范,就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2〉问题串 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概念的? 问题2: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3个例子的共同特点? 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问题6: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3〉重视思维活动,突出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中内容的每一节都体现这一学习目标。 〈4〉重视突出学科的结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态度。 ●从章到节到问题 ●模式化的方法和程序 〈5〉几点说明 ●六个基本步骤可以调整,不必固定顺序 ●问题情境设置具有多样性 ●不要丢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好的做法 *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 准备知识 ●衔接教学 〈1〉 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描述法) 〈3〉三种语言的转换 (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 例如:对于用自然语言描述 “某年级先后举行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竞赛活动,其中有75人参加数学竞赛,68人参加物理竞赛,61人参加化学竞赛,17人同时参加数学、物理竞赛,12人同时参加数学、化学竞赛,9人同时参加物理、化学竞赛,还有6人三科都参加,求参加竞赛的人数。” ●高中教材 《必修1》第二章: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 《必修4》第八章:三角函数; 《必修5》第十二章:数列; 《选修1》、《选修2》:导数及其应用,其中与初中内容联系较紧的是《必修1》。 ●衔接教学 ⑴新、旧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