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VIP

安徽省屯溪一中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屯溪一中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屯溪一中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1.富兰克林·罗斯福说,二战将“结束多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和所有其它己尝试了许多世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和“永久的和平结构”的开端。历史发展表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二战后的时代主题 B.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区冲突 C.两极格局维持了世界短暂的和平 D.二战后恐怖主义盛行,威胁世界和平 2.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布。三天后,戴高乐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是指 A.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不结盟运动蓬勃兴起的世界 C.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发展的世界   D.多极化已经形成的世界 3.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事件称为“新冷战”。新旧“冷战”的基本共同特征是 A.美国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欧洲成为争夺的前哨阵地 C.美国交替采用对抗和缓和政策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4.“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900,n=100 B.m=800,n=200C.m=600,n=400 D.m=400,n=600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0.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年~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年~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网络。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实力衰落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自由贸易的发展  D.落后国家的斗争 11.学者姜义华认为:从历史学来说。其实所谓的历史真相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我们现代的人研究历史只能依靠以前的资料,一步一步地去逼近历史真相,而不是说我找到了历史真相。这主要是因为 A.历史经过世代传承,难免出现失真  B.历史学是人文学科,不具有科学性 C.历史学家阐述历史,带有主观因素  D.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并不真实可靠 12.(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主要农具是来、耘,“三人拓(赌)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癣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倾,收皆亩一锤,于是关中为沃野”。李性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果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棉花、甘蔗、烟草、桑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要余粮区的接济;再加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三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四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3、14世

文档评论(0)

kpky39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