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 赵家沟2013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编制《20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使全体员工进一步了解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掌握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预兆以便在发生灾害时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达到减少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扩大及恶化的目的山西9公里处的原则河村一带,隶属罗村镇管辖。距石楼县城直线距离26 km左右。地理坐标:东经 111°00′ 40″- 111°02′41″,北纬 36° 55′ 03″- 36° 57′15″。
井田与石楼有简易公路相通、距石楼--交口县级公路1Km,距孝午公路30㎞左右,从石楼县、交口县向东可与108国道及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从石楼县向西可与陕西省相接。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属晋西黄土高原,区内全为黄土覆盖。“V’及“U”字型冲沟发育,地形海拔多在1330—1450m间,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通往冀家沟的沟谷中,海拔1320.0m;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头,海拔1513.50m,最大相对高差193.5m,为中低山区。
该区水系属黄河流域,屈产河支流,雨季有山洪由张家沟、温家沟流进南部东石羊河,流入屈产河,屈产河向西北方向汇入黄河。
矿井地质
(一)地层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部南段,区域地层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将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浅、深灰色,地表为灰黄色、黄褐色、石灰岩、泥灰岩云质泥灰岩加薄层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100米。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厚度12.13---25.23米,平均17.24米,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其底部为褐红色山西式铁矿,多呈鸡窝状断续分布,铁矿层之上为浅灰色G层铝土泥岩,夹有1—2层不稳定煤线及石灰岩透镜体。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细砂岩和3层石灰岩及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细砂岩(K1)与下伏地层分界,本组厚88.07-125.31米,平均103.36米。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与下伏太原组成连续沉积,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含煤建造,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砂岩及煤组成。本组底部为K7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板状斜层理,本组厚度38.41-63.30米,平均53.67米。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主要由黄绿色、灰白色砂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以一层中细粒含菱铁质长石石英砂岩K8为底与下伏山西组分界。平均厚度110.19米。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连续沉积于下伏下石盒子组之上。主要由灰黄色、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一深灰色、含紫色斑团的泥岩组成。该段以灰白色、具泥质包裹体的中细粒砂岩(K10)为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分界。区内本组沉移不全,最大残积厚度120米。
7、第四系中、上更新(Q2+3)
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主要由褐黄色、浅黄色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含钙质结核,广泛分布于全区。厚20-190米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57.03米。
含煤地层共含煤8层,煤线2-3层(未编号),煤层自上而下为1、2、4、6、7、9、10、11号煤,其中2、4、10、11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总厚7.78米,含煤系数4.95%。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K8砂岩40米左右,煤层厚0-4.7米,平均1.43米,为井田内大部分可采煤层,井田西北部由于沉积缺失及地层剥蚀而缺失,赋煤区位于井田北部和东南部,可采区位于赋煤区段北部和中南部,呈东南厚西北薄之趋势,煤层较稳定,含0-1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号煤1.95-3.94米,平均3.27米,为井田内大部发育,大部可采之较稳定煤层,井田西北部由于地层剥蚀,4号煤层缺失,赋煤区位于井田西北部和东南部,在此区段内煤层全部可采,每层厚0.98-3.13米,平均2.32米,煤含0-1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或细砂岩。
2、4号煤层特征详见下表:
含
煤
地
层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煤层结构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煤层稳定
可采程度 最小-最大
平均 类型 2号 0-4.17
1.43 简单 泥岩、砂
质泥岩 泥岩 较稳定 4号 0.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迈富时 上市招股说明书.pdf VIP
- 年产3500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食品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HMMT_-_哈佛-MIT数学竞赛题.pdf
- 资金平衡表.doc VIP
-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暑假练字电子字帖生字写字表提前学习练习楷书字帖pdf可打印文件.pdf VIP
- 氢氟酸安全标签.doc VIP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西卷)含答案 .pdf VI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docx VIP
-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50页) .pdf VIP
- 商务日语函电第2课 支払い遅延の依頼と回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