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K
热导率K
粘度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5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 5 -
1.2流程安排 - 5 -
2、确定物性数据 - 5 -
3、估算传热面积 - 6 -
3.1热流量 - 6 -
3.2平均传热温差 - 6 -
3.3传热面积 - 6 -
3.4 冷却水用量 - 6 -
4、工艺结构尺寸 - 6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 6 -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 6 -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 7 -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 7 -
4.5壳体内径 - 7 -
4.6折流挡板 - 8 -
4.7其他附件 - 8 -
4.8接管 - 8 -
5、换热器核算 - 9 -
5.1热流量核算 - 9 -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9 -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9 -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10 -
5.1.4传热系数 - 10 -
5.1.5传热面积裕度 - 10 -
5.2壁温计算 - 10 -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 11 -
5.3.1管程流体阻力 - 11 -
5.3.2壳程阻力 - 12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2 -
6、结构设计 - 13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 13 -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 14 -
6.3管箱结构设计 - 14 -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 15 -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 15 -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 15 -
6.7垫片选择 - 15 -
6.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 15 -
6.9折流板布置 - 16 -
6.10说明 - 16 -
7、强度设计计算 - 16 -
7.1筒体壁厚计算 - 16 -
7.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 17 -
7.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 17 -
7.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 18 -
7.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 19 -
7.6固定管板计算 - 20 -
7.7浮头管板及钩圈 - 21 -
7.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 21 -
7.9浮头法兰计算 - 22 -
参考文献 - 23 -
1、确定设计方案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1.2流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k
热导率k
粘度
3、估算传热面积
3.1热流量
Q1=
=220301×3.297×(110-60)=3.64×107kj/h =10098kw
3.2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
=
3.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13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设论文---立式多喷嘴水喷射真空泵设计课程设计.doc
- 毕设论文---离子渗氮对机床齿轮用钢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oc
- 毕设论文---立式加工中心机械手的设计 .doc
- 毕设论文---立式钻床多轴头设计.doc
- 毕设论文---立体仓库巷道堆垛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doc
- 毕设论文---利用ic芯片设计实用用电子秒表电路 说明书.doc
- 毕设论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变换域分析课程设计.doc
- 毕设论文---利用matlab结合频率取样法设计数字高通fir滤波器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 毕设论文---利用ssr标记对高粱重组自交系进行抗蚜性鉴定.doc
- 毕设论文---利用拨码开关控制点阵进行十六进制数字显示.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