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结构.ppt

* 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划分依据 气候和地貌(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两面镜子) 划分界线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400mm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000m等高线 三大自然区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势、气候、植被 土壤、生物、水文 人类活动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原因 南北热量变化 东西湿润程度不同 四个自然地区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原因: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 表现:植被的差异 两个自然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 青藏高寒区 原因:水热状况的变化 表现 高原面上:水平分异 同一地区:垂直分异 三大经济带 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概况 范围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区位 社会经济 历史基础、民族心理 产业结构、开放政策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优势、问题、发展方向 西部大开发 方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政策支持 整治重点 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国土整治 概念 我国国土整治难度大 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 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 进行的跨区域国土整治工作 大江大河的治理 中上游修水库 中下游整治河道 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 东北“北水南调” 引黄工程 防护林程 地区: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台风区 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平原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 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区域发展 与国土整治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就全国而言 就每个区域本身而言 具体到每个人的家乡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遥感技术 主要环节 地理信息系统 简要程序 作用 概念 组成部分 特点 作用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地理背景 脆弱的环境 位置、范围、面积、地势、植被 表现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尖锐的人地矛盾 农垦历史悠久、地表改变大 人口密集且不断增长 水土流失的治理 形成 自然因素: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 人为因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治理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保护天然草场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 意义 、重点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西北地区的范围、地貌 干旱:自然景观以草 原、荒漠为主 东:草原 ↓ ↓ 西:荒漠 荒漠化的发展 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政治、军事活动 不合理开发利用 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分布的现状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内流河和山麓冲积扇 邻城镇、工矿区、交通线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含义 产生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整治模式 有明确的整治目标 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注意的原则 预防为主 因地制宜 治理措施和经验 我国防治荒漠化成功的经验和技术 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 恢复自然植被有效防治荒漠化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三峡工程建设的作用 防洪 洪水发生的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洪效益——拦蓄上游的来水来沙 发电 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效益 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清洁水电代替火电、保护环境 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运条件 促进东西部物资的流通 其他效益:供水、灌溉、调水、养殖、旅游等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教育、科技落后 处理不当易留下返迁的后遗症 移民安置的条件 从受淹特点看——移民相对分散 从库区移民结构看——非农业人口比重大 从政策层面看——政府注重,全国支援 开发性移民 含义: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差别 成功实例 桐树湾——就地后靠 嘉善县——外迁移民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 生态环境效应 中下游——有利影响 库区——不利影响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不可逆转的影响——补救或挽回 较大的影响——控制或减小 负面作用较小——防止或减小 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长江三峡:消失一些景观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