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和己酮可可堿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能力与止血的影响.docVIP

吲哚布芬和己酮可可堿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能力与止血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吲哚布芬和己酮可可堿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能力与止血的影响

Downloaded from at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on November 15,2010 脉管学 / Effects of Indobufen and Pentoxifylline on Walking Capacity and Hemostasis in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Results of Six Months of Treatment吲哚布芬和己酮可可碱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能力与止血的影响:治疗6个月的结果 E. Panchenko, A. Eshkeeva, A. Dobrovolsky, E. Titaeva, Ya. Podinovskaya, K.M.A. Hussain, Yu. Karpov and Elizaveta Panchenko ANGIOLOGY脉管学1997 48: 247 DOI: 10.1177/000331979704800308 在以下网址可以查到此论文: /content/48/3/247 Published by: HYPERLINK Additional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for Angiology can be found at: Email Alerts: /cgi/alerts Subscriptions: /subscriptions Reprints: /journalsReprints.nav Permissions: /journalsPermissions.nav Citations: /content/48/3/247.refs.html 吲哚布芬和己酮可可碱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能力与止血的影响:治疗6个月的结果 E. Panchenko, A. Eshkeeva, A. Dobrovolsky, PhD E. Titaeva, Ya. Podinovskaya, K. M. A. Hussain, MD Yu. Karpov, 莫斯科,俄国 摘要 71名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通过询问间歇性跛行病史、临床检查、多普勒压力评估或下肢动脉造影,以诊断周围动脉阻塞疾病。经过3个月的洗脱期,35名患者(组1)开始吲哚布芬(每天400毫克)治疗,另外36名患者用己酮可可碱(组2)(每天600毫克)治疗。来自各组的29名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这两种药物显著地提高了最大和无痛行走距离,但吲哚布芬效果要比己酮可可碱明显。周围动脉阻塞疾病患者表现出凝固性过高的迹象。在这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b血小板球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作者观察到吲哚布芬治疗后血小板聚集下降,和己酮可可碱治疗后F1+2片段和PAI-1抗原的减少。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ngiology, Cardiology Research Center, Moscow, @1997 Westminister Publications, Inc., 708 Glen Cove Avenue, Glen Head, NY11545, U.S.A 血管学 血管疾病杂志1997年3月 简介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自然病史变化较大的综合症1。间歇性跛行和周围动脉阻塞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行走能力、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恶化并减少心脏和脑血管事件。在治疗周围动脉阻塞疾病时,目前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药物。己酮可可碱在二十年前首次在德国推出,现在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间歇性跛行药物之一2。但仍存在争论的问题是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间歇性跛行。另外,它们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周围动脉阻塞疾病间歇性跛行患者中,比较吲哚布芬(可逆性抗血小板药)3和己酮可可碱在行走能力和止血上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71名门诊患者(平均年龄57±1.5岁)参加一项随机、开放和平行的研究组;他们为Fontaine II期周围动脉阻塞疾病间歇性跛行患者。在所有患者周围动脉阻塞疾病诊断时,采用临床检查和无创压力周边多普勒评估或下肢动脉造影方法。在试验前,每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为期3个月的洗脱控制期间,患者未服用任何抗凝血剂、纤维蛋白溶解剂、抗血小板和血管活性剂或药物(具有血液流变性质的药物)。 在洗脱期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我们的研究中,由独立的观察员进行随机分组,并采用预先密封好的信封,其中里面装有药物的名称。第1组患者开始用吲哚布芬治疗,每天服用400毫克的剂量,第2组患者服用己酮可可碱,每天600毫克剂量。在治疗的6个月期间,13名患者退出了研究:第1组6名和2组7名。组1/组2中止治疗的原因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