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弱相關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弱相關性研究

PAGE PAGE 4 1966年以来我国西南与华北地区地震弱相关性研究收稿日期:2008 收稿日期:2008—03—11 作者简介:黄立志(1966—)河北南宫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黄立志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 河北邢台 054000) 摘 要:本文在1966年以后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六级以上地震统计的基础上,认为1966年至1979年,西南地区地震与华北地区呈弱相关。由于亚欧板块与华东南板块都在做右旋运动,在华北地区它们呈现“分离”运动,所以80年代以后,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地震呈弱相关更加明显。 关键词: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南板块;相关性 从目前的地震研究来看,我国华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地震具有很低的相关性。“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我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1979年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华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在历史上相继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震例,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较,这两个地区的这种相关性特别明显。尤其在1966年2月云南东川地震之后,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继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相关性更为突出。[1]然而,根据这两个地区一些地震频次和时间分析,我们西南地震带与华北地震带存在着弱相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相关度更为明显。 一、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地震带弱相关性统计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参考阎志德等人的关于1966年到1979年地震的统计以及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汇总表格如下: 表1: 1966年以来西南与华北地震对比表 时间 西南震中 震级 时间 华北震中 震级 1966.2.5 云南东川 6.5 1966.3.8 1966.3.22 邢台隆尧 邢台宁晋 6.8 7.4 1966.9.28 中甸 6.4 1967.8.30 炉霍 6 1967.3.27 河间 6.3 1970.1.5 云南通海 7.7 1969.7.18 渤海 7.4 1974.5.11 永善 7.1 1975.2.4 海城 7.3 1976.5.29 龙陵 7.4 7.5 1976.7.28 唐山 7.8 7.1 1976.8.16 8.23 松藩 7.2 7.2 1976.9.23 磴口 6.3 1976.11.7 1976.12.13 宁蒗 宁蒗 6.9 6.7 1976.11.15 宁河 6.9 1977.5.12 宁河 6.3 1979.3.15 普洱 6.8 1979.7.9 潥阳 6.0 1981.1.24 四川道孚 6.9 1985.4.18 云南禄劝 6.3 1988.11.6 澜沧 耿马 7.6 7.2 1989.9.22 四川小金 6.6 1989.10.18 山西大同 6.1 1995.7.12 云南孟连西 7.3 1996.2.3 丽江 7.0 1998.11.19 云南宁蒗 6.2 1998.1.10 张北、尚义 6.2 2001.11 昆仑山口 8.1 2003.7.21 10.16 大姚 6.2 2003.8.16 赤峰 6.1 2005.4.8 西藏仲巴 6.5 2007.6.3 云南普洱 6.4 2008.5.12 四川汶川 8.0 二、地震相关性的物理模式 近四十多年来,在地球物理学界兴起的板块构造和地慢对流学说,可以在某种程度 上解释西南与华北地区地震的弱相关性。 图1:中国地震灾害图 通过观察中国地震灾害图,可以看出西南与华北地区地震和大断裂与地堑型构造的分布,可以在欧亚板块中划分出“西南板块”与“华东南板块”。考虑到该板块的西北边界,它受亚欧板块和西南板块的挤压,它的东南侧受到日本海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力的作用,有一个向西南方向的作用力。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挤压,使它的西北侧受到向东北方向的挤压,这一对力,组成一对右旋的剪切应力。这种右旋剪切力的设想与华北地区观测到的震源机制解答基本上是符合的。 根据欧拉定律分析,板块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而是绕轴运动。“华东南板块”绕着自己的轴做顺时针旋转,然后在华北地震带应力集中地区和台湾福建沿海地震带两个山脉隆起地段大陆坡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引发地震。汶川地震以后不久,台湾地区很快发生地震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华北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及其独立的“华东南板块”三个板块交汇的地段,属于地震高发区。 河北平原地裂缝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共发现16条,70年代迅速增加共发现185条,80年代达到高潮,共计346条,90年代发现21条。我国学者郝俊杰[3]、孙强等认为这是环境问题,是华北平原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漏斗现象。我们不这样认为,理由是,第一,如果属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为什么河南山东没有这种现象,那里地下水开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