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10-2014免疫耐受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掌握T细胞亚群及其相互调节机制 掌握独特型网络和抗原内影象概念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 掌握T细胞、B细胞耐受的异同点 熟悉ITAM、ITIM对免疫细胞活化的调节 熟悉独特型网络、凋亡机制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 熟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其他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及其意义 了解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 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维持和终止以及耐受的生物学意义 学 习 要 点 * * 天然免疫耐受 * * * 转基因技术研究自身耐受 将重排的抗原受体基因转入小鼠,在小鼠的T、B淋巴细胞中表达,由于等位基因排斥的作用,转入的抗原受体基因就会抑制内源性基因的重组,从而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就有很大一部分T、B淋巴细胞表达导入的由转基因编码的抗原受体,因此就可对那些已知特异性的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转基因技术的另一应用是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已知蛋白,这些转基因编码的抗原在动物一生中均存在,因而这些抗原对小鼠来说是有效的自身抗原。 二、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 1. 抗原的结构和性质 耐受原:小分子、可溶性、单体 免疫原:大分子、颗粒性、聚合体 2. 抗原剂量 T I 抗原:高剂量? B细胞耐受 TD抗原:高剂量? 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低剂量? 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 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抗原量低,耐受持续时间长(数月~数年) B细胞耐受的诱导,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B细胞耐受持续时间短(数周) T 细胞耐受 和 B 细胞耐受 3. 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注射/口服 腹腔注射 皮下/肌肉注射 4. 其他因素 用佐剂:刺激辅助性T细胞,促进引起免疫应答 无佐剂:无免疫原性或耐受原性,促进引起免疫 耐受 一、抗原方面 二、机体方面 * 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年龄) 胚胎期 > 新生期 > 成年期 *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遗传) 大鼠、小鼠 > 兔、有蹄类、灵长类 * 机体生理状态 用免疫抑制剂破坏成熟淋巴细胞,造成类似新生期免疫不成熟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 中枢免疫耐受 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成熟的T、B细胞在中枢 免疫器官接触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 外周免疫耐受 成熟的T、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接触 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T细胞免疫耐受 (一)中 枢 耐 受 (二)外 周 耐 受 免疫耐受机制的克隆清除学说 (一)T细胞中枢免疫耐受 (一)T细胞中枢免疫耐受 (二)T细胞外周免疫耐受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清除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无能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忽视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抑制 1、克隆清除 Clonal deletion 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ICD) 2、克隆无能 Clonal anergy T细胞无能反应 a. 缺乏第二信号 CD28-B7或信号弱 b. 增殖活化信号传递受阻 c. 抗原浓度低不能激活免疫细胞 T细胞活化 T细胞失能 MHC- II MHC- II TCR TCR 共刺激信号 APC APC T细胞 T细胞 克隆失能的机制 3、克隆忽视 Clonal ignorance 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 或这类自身抗原浓度很低, 经APC提呈,不足以活化相应的初始T细胞,这种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称为克隆忽视。 4、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B细胞免疫耐受 (一)中 枢 耐 受 (二)外 周 耐 受 (一)中枢免疫耐受 1、克隆清除机制 (阴性选择) 自身反应性B细胞在骨髓发育 过程中,其BCR与微环境基质 细胞表面表达的多价自身抗 原结合,使SmIg发生交联,导致未成熟B细胞凋亡。 2、克隆无能 骨髓中未成熟B细胞 之BCR与可溶性自身 抗原的亲和力低,不 足以引起克隆清除, 而转变为“无能”B细 胞,不表达SmIgM,虽能表达正常水平SmIgD,但由于存在信号传导障碍,也不能诱导B细胞激活。 (二)外周免疫耐受 1、未进入淋巴滤泡而凋亡 2、缺少刺激信号而凋亡 3、AICD致B细胞凋亡 4、成熟B细胞处于无能状态 1、未进入淋巴滤泡而凋亡 Cyster等提出B细胞竞争进入淋巴滤泡的概念:只有进入淋巴滤泡的B细胞才能继续分化成抗体生成细胞和记忆性细胞。当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与自身抗原相遇时,失去进入淋巴滤泡的能力,而不能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未进入的B细胞只能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