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文化与道教 道 家 文 化 酷,其实就是~~~自在!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物质丰富了!寿命增长了!而清净却少了!快乐也少了! 这是一个不安的时代,我们不断地拥有却觉得更匮乏!我们寻求认同却显的更焦虑! 科技昌明,仍解不开人生的难题! 我们争取自由却不自在! 一、道家哲学及代表人物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2)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王朝藏史,掌管图书。与孔子是同时代人。道教以老子为祖师。据《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曾到周拜见老子,老子希望孔子深藏若虚,涵养道德。孔子对老子评价很高,认为他象龙一样,高深得不可测度。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德经的由来 周衰,老子离开周王朝,到达秦国,过函谷 关时应关尹子的请求,著《道德经》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一书使用“韵文体”写出,和孔 子、墨子的语录体不同。“道”是老子思想的 核心,书中对“道”的描述很多,他认为“道” 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天地万物的本源所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宇宙万物都是道运动变化的结果。 简单的说:道是清静无为,德是柔软谦卑,它 们生养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自然。 因为道的循环反复,天地间的事物就 有正反、有高低、有贵贱、有吉凶、有祸福等 等的对立关系。但物极必反,也不是固定不变。 老子有丰富的养生思想,认为人如果 有道德,就能健康长寿。 老子还认为,人具有道德,就能够正 确地全面地反映事物,呈现本然状态。在自我 的领域中,老子主张“无为”。无为才能自作主宰, 然后在经验世界中,发挥“无不为”的支配作用。 二、核心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老子 三、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思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 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四、老庄哲学 老子向我们阐释了玄妙的道,而庄子则用一个个妙趣的故事,一则则深刻的寓言,不断地开启我们的心智。人要修养到一个较高境界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悟能力,在老庄哲学里得到华美的展现,而这些观察,思考,体悟,都是建立在很现实的,甚至平常的事情的基础上,但得出的道理却又是多么不平常。从平常的现实到不平常的道理,这便是老庄智慧冲破命运,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老庄哲学是人的智慧对人的命运的抗争——人的命运是有为,无为是人的智慧,是对命运的抗争。 老子讲清静无为,庄子讲齐物逍遥,这些道理看似不能为以寻求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所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在思考怎样工作和生活得更好,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怎样享受的更多。但往往真正取得大成功的人最终仍要归于清静之境界,或归于老庄之道,或皈依宗教。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庄之道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主体相悖,但同时它又是很多现代人的归宿,这个矛盾就是我要阐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中心问题——智慧和命运的问题。 五、道家思想的特性 一、超越性 所谓超越是指超越某种束缚、限制、沉迷等而达至某种理想和目标,它既包括物质的超越,又包括精神上的超越。 在老庄道家看来,人的生命受在世之拘、在世之役的,莫过于名利(包括财货)、是非、生死观念。故欲超越人生之困扰、障碍和纠缠,就必须超越名利、是非和生死观念。 二、玄思性 道家所强调的“玄思”,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式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法,它是透过虚已无身、返朴归真的审美观照得以展示的。 三、否定性 道家的哲学智慧还具有否定性特点。所谓否定性是指通过否定而实现肯定,学界通常也称道家的这种思维方式为否定性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