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介绍 《十七史商榷》介绍 一、作者简介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jie),又字礼堂,号西庄,晚年又号西沚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数年内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八年(1763),以母丧还乡,至此止于仕途,定居苏州,专事著述。青年以诗文得名;前半生以治经为主,师友于惠栋;后半生以治史为主。代表作为《十七史商榷》。 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二、内容与价值 《十七史商榷》共100卷。考订《史记》、《汉书》至《新五代史》的17部正史(实为19部,加《旧唐书》、《旧五代史》)。 《史记》6卷,《汉书》22卷,《后汉书》10卷,《三国志》4卷,《晋书》10卷,《南史》合《宋书》、《齐书》、《梁书》、《陈书》12卷,《北史》合《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4卷,新、旧《唐书》24卷,新、旧《五代史》6卷,最后2卷为论史家议例之《缀言》。 “自序”云:“十七史,上起《史记》,下迄《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踳(chuan,同“舛”)驳,以成是书,故名曰‘商榷’也。《旧唐书》、《旧五代史》,毛刻所无,而云十七者,统言之,仍故名也。若《辽》、《宋》等史,则予未暇及焉。”(《十七史商榷·序》) 《十七史商榷》内容: (1)文字校勘 为全书的重点。用各种版本,并参群书校阅;并非全面校,而是发现问题重点校。 (2)考证典章制度 重点是地理和官制。 (3)评论史书及其作者 对十七史的体例、内容以及作者,都作评论。 如反《魏书》“秽史”说,而称魏收“手笔虽不高,亦未见必出诸史之下,而被谤独甚,乃其后改修者甚多,而总不能废收之书,千载而下,他家尽亡,收书岿然特存,则又不可解”(《魏收魏书》); 贬李延寿南、北《史》,“其书疵病百出,不可胜言”、“其删落处不当而欠妥者十之七八”(《新唐书过誉南北史》。 (4)评论史事、人物 不足: 谩骂前人,部分条文不够精审: 如称李延寿“庸妄”、郑樵“妄人”、颜师古“谬妄”等; 凡沈约所书,皆一字不可移易,一经李延寿删改,疵谬丛生。延寿唐初人,去六朝甚近,而下笔便误,反不如我辈之追考于千载以下。身为职官,而竟如村野细民,全不识朝廷官爵体制,殊可怪也。《新唐书·延寿传》反谓其书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岂非耳食之论乎?(《十七史商榷》卷54《南史合宋齐梁陈书二》) 晚清著名史学家李慈铭说王鸣盛治史“矜气,好诋评,心又不细”(《越缦堂读书记·综合性笔记》)。 治史的局限: 博古,未考辽、宋、元、明等史 《廿二史考异》介绍 一、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年自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家境清贫,全家靠祖父王炯、父亲桂发出外授徒,母亲纺织维持生活。 “幼慧,善读书”。乾隆十六(1751),乾隆皇帝下江南,赴行在献赋,召试,特赐举人;十九年(1754),与王鸣盛同举进士;累官右赞善、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入直上书房,迁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参与《续文献通考》、《续通志》、《大清一统志》、《热河志》的编修。乾隆四十年(1775)丁父忧,退隐苏州,不复出仕,专心讲学、著述。 钱大昕学问渊博,治学以考史为主,兼通天文、历算、金石、音韵、训诂、文字学等。著作颇丰,史作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元史氏族志》、《元史艺文志》等,《潜研堂全集》汇其史作和诗文之作。 钱大昕40岁时始撰《廿二史考异》,至55岁,成书百卷;67岁开始校刊,70岁全书告成。 《序》云:“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自《史》、《汉》迄《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覆校勘,虽寒暑疾疹,未尝少辍。偶有所得,写于别纸。丁亥岁(乾隆三十三年,1767),乞假归里,稍编次之。岁有增益,卷帙滋多。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教钟山,讲肄之暇,复加讨论。” 二、《廿二史考异》的体例与内容 《廿二史考异》100卷。对除《旧五代史》、《明史》以外的22部正史进行详细考证;并将司马彪《续汉书志》从《后汉书》分出,另为《续汉书》2卷。故其总目实列为廿三史。 《史记》5卷,《汉书》4卷,《后汉书》3卷,《续汉书》2卷,《三国志》3卷,《晋书》5卷,《宋书》2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1卷,《魏书》3卷,《北齐书》、《周书》各1卷,《隋书》2卷,《南史》、《北史》各3卷,《新唐书》16卷,《旧唐书》4卷,《新五代史》6卷,《宋史》16卷,《辽史》1卷,《金史》2卷,《元史》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