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研究性课题
城市排水系统研究(上)中期报告 近年来,由于短时暴雨,西安遭受了不少苦头 由于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危害 历史事件 西安 2007年07月26日晚8时 影响:1小时暴雨夜袭西安 城区20余户居民被淹 积水:多处路段积水40厘米,星火路立交 桥下积水1米 停电:4孩子电梯被困1小时 列车晚点:大批旅客滞留 200米路水中泡了5个月 三桥一处工业区修好的路没下水井,数家工厂被积水害惨 即使早已雨过天晴,昨日下午3时多,西安市西郊三桥附近的天台五路,一段200多米长的路面还淹没在半米深的积水下。 这条位于三桥街道办闫石村所属的工业区内、宽不过七八米的水泥路顺着西宝疏导路高高的路基向西延伸,越往西地势越低。导致路面长期积水的罪魁祸首是:500多米路面上找不到一个下水井口,高处流下的雨水根本排不出去。路两侧至少有12家小型加工企业天天“开门见水”,300多工人每天蹚水,有的厂干脆买了人力三轮车,拉上下班的工人“过河”。“水路”边一家风机生产厂的七八个年轻人蹲在厂门口半米多高的沙袋上,工人们说,厂子已停产好几个月了,运送原料的小货车进来就熄火。这家厂门口的积水至少60厘米以上,“就算不下雨,沙袋也不会搬走,平时积水最浅也有20多厘米。”“最西头那家修理厂今年初搬过来,干了三四个月就走了。”与风机厂相距几十米的西安科弘厨房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鲜祖洪说,自己这几天正在找地方准备搬走,“一下雨,水就淹到厂里,每家厂门口都挡着沙袋,厂里备着水泵,一开门就闻着恶臭,厂区办公楼也出现了塌陷,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今年7月份大面积降雨我国严重受灾 而面对各地的洪涝灾害,在江西赣州古城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让我们去探寻那里的奥秘吧 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包括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不会被淹没的城市 古人留下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与志书上记载基本一致。 经过3小时通风换气,再穿上有点儿像孕妇装的连体雨衣,顺着2米多高的竹梯往下,终于见到了900多年前的下水道——福寿沟。借着安全帽的灯光,前方是一条不见尽头的砖砌通道。空气很难闻,就像那种多年未经疏浚的死水塘搅拌着垃圾的混合气息。 (足+尚)着齐膝的地下水和淤泥,人只能猫着腰往前走。好在没碰见目击者所述的“吐着信子的水蛇和成群结队的老鼠”,当然也未能如一位市政工人师傅那般幸运,她曾经在砖缝中发现了古人藏匿的金首饰。偶尔有几块刻着同心圆或井字形的青砖,经专家鉴定,都是唐代的花纹砖。 地面上对应的这片区域是一条叫姚衙前的古巷,这里大体保留着宋代的格局,散落着历朝历代的房子。在被问及“老城为啥不淹水”时,老人们都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 福寿沟的故事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军师刘伯温欲破赣州城,久攻不下。最后刘伯温派人用铁钉将“龟”的四只脚钉住,才得以水淹赣州,破城而入。 在赣州市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眼中,这些民间传说都不大靠谱。“不发生洪涝完全得益于一套现在看来都相当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他说。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有专家曾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计算,该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同时,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