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安全:概念与内涵
人类安全:概念与内涵
,,,,,,,,,,,,,,摘 要 该文对人类安全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做了系统梳理,分别介绍了联合国、人类安全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对人类安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并归纳,,,,了国际社会围绕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界定所展开的批评和辩护。作为非传统安全观的重要基石,人类安全所包纳的理念虽非首创,却是一种新的诉求、一个新的视角、一套整合的理念,是一个集大成的富有意义的概念,它综合体现了千百年来整个人类所崇尚的以人为本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人类安全 非传统安全 人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6
,,,,,,,,,,,,,,
,,,,,,,,,,,,,,一、绪 论
,,,,,,,,,,,,,,
,,,,,,,,,,,,,,作为一种新的安全理念和人类发展的基本目标,人类安全(Human Security)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于1994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HDR)中正式提出,还只是10来年前的事。但随后接连发生的1997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 2003年SARS传染疾病的爆发以及刚刚过去的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大灾难,使得人类安全这一非传统安全概念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虽然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安全所包纳的内容并非全新的发明创造,且其定义、内容、适用范围以及实际的分析效用至今仍不乏争论,但仍有不少学者将人类安全 视为安全概念之探求上的一大飞跃。一些国家,比如加拿大、挪威、日本、爱尔兰、约旦、荷兰、奥地利、智利、泰国、斯洛文尼亚与瑞士等,也早已开始将人类安全概念纳入其外交政策。G8工业国高峰会、联合国秘书长以及相关联合国机构也渐将人类安全的相关议题列为讨论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人类安全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大城市召开。一些重视推动实现人类安全的志同道合国家也在1999年设立了名为人类安全网络的国际组织。至今,人类安全网络组织 已召开六次部长级会议。值得一提的是,2003和2004年连续两次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都将人类安全列为主要议题,在后一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就人类安全问题做了专题发言,讲话涉及恐怖主义、传染病的蔓延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会议最后提出了加强人类安全的共同主张。凡此种种,皆说明了人类安全在国际社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也愈来愈深远。1994的《人类发展报告》曾预言道: 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虽然简单,却有可能掀起21世纪的一场社会革命。现实的发展正在逐步证明此言不虚。
,,,,,,,,,,,,,,自人类安全概念诞生至今,海外的有关讨论可以说颇为热烈。姑且不论以非传统安全为题的相关研究,仅就以人类安全为题的学术论著而言,就已数目繁多,其中又以加拿大、日本、美国、泰国、挪威等国学者的探讨最为活跃。以2001.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人道政策与冲突研究项目(Harvard Program on Humanitarian Policy and Conflict Research)所汇编的与人类安全相关的文献为例,合计共有283种。沙贝龙塔德巴什(Shahrbanou Tadjba- khsh)于2002年在互联网上搜集的人类安全方面的资源也达106处。此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历史与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萨拉,爱德森(Sara Edson)所编写的关于人类安全的参考书目所列举的内容长达76页,其中包括一些研究文献。台湾地区的学术界也曾召开过几次与人类安全有关的会议,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宋燕辉、廖福特、林碧照、王昆义等就曾对人类安全有过富有成果的探讨。
,,,,,,,,,,,,,,大陆学术界在非传统安全的框架之下对人类安全的内容多有涉及和讨论,不过,正如保罗埃文斯所评论的那样,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类安全这个词还没有被政府官员在正式会议或是媒体中使用。相比人类安全,中国的政府官员更偏向于使用 非传统安全一词,这也就影响到了学术界对人类安全这一词汇的使用,因而,以人类安全(或人的安全、人的安全等)为题的专题论著至今仍比较少见。鉴于此,笔者即希望在广泛阅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尝试较为系统地介绍人类安全,以使大陆社会各界对其内涵有比较明晰的了解。
,,,,,,,,,,,,,,文章将首先从理念内涵的角度分别介绍联合国、人类安全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对人类安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然后归纳,,,,国际社会围绕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对人类安全的界定所展开的批评和辩护,最后做简短的概括与讨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