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资料来源:《江海学刊》 作者: 金冲及 时间: 2009-04-04 什么是中华民族?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认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   但人们可以反过来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不少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的成员彼此可以承认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未必在民族上认同有一个共同的总称。以往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曾几何时便土崩瓦解,它的国民从来不把自己都称为罗马民族或奥斯曼民族。拿近现代来说,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的国民,当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地区的居民,但他们也从没有把自己称为不列颠民族: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它的国民依然把自己称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格鲁吉亚人等等。没有出现苏维埃民族之类的总称。   可见,中华民族这个被大家认同的总称,并不是同一国家的各族人民当然拥有的名称。更不是某个人所能任意制造出来或宣传而成的名词,而有着深厚的客观依据,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构成民族的两个要素   要谈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先要简单地说一下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民族?前人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彼此不尽相同。这里不准备讨论民族的定义,只想说,能称为同一民族。—般需要具有两个要素:   第一,它是历史的产物。是某个人群由于长时期地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环境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语言文字。从而产生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一种特殊关系。如果缺少这个前提。即便是同一国家的国民,也不能称为一个民族。   第二,这个人群的成员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沟通和密切交往,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包括对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否则,它只是一个散漫的人群,很难说已成为一个自觉的完全意义上的民族。   血缘关系,看来不能构成民族的要素。民族并不等同于种族。血缘在民族构成中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能起决定作用,事实上也几乎没有只由同一血缘组成的民族。倒可以说,民族一般是在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主要以血缘为纽带来联结的氏族社会解体后一步一步形成的。   民族。也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否则,汉民族的形成等都无法说明了。   中华民族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而又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或者叫稳固的共同体。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为“多元一体”,被学者们普遍认可。放眼世界,这种现象如果不说是独特的。至少也是罕见的。   那么多民族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它特定的主客观条件。   先谈它的客观条件。   看一看中国的地形图就会发现:中国的土地自然地形成同周围相区隔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单位。它的北面是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滩;西面和南边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崇山峻岭:东面是大海。在它的中间。却有一片广阔的空间。青藏高原的青海地区是三江之源。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发源于青海,横贯中国大陆的东西,奔流人海。长江和黄河又都有无数支流。拿长江来说,进入四川后有岷江,重庆有嘉陵江,湖北有汉水,湖南有湘、沅、资、澧。江西有赣江。秦始皇开灵渠,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汉以来同新疆交往的河西走廊,当年有党河和疏勒河两条大河,源自祁连山的雪水(现在已近干涸)。几条大河和它们的无数支流。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   历来有水就有生命。就会有农业,有村落、城镇。古代人们交往的最便捷通道就是河流。中国的这种地理条件,特别是密如蛛网的众多河流,使它既在外部同周围相区隔,而在内部各个地区间又便于长时期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得相互融合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同古代四大文明的其他三个地区相比较,可以看到:埃及主要靠一条尼罗河,两侧是沙漠,没有大的支流;巴比伦也只有个两河流域,但规模比长江和黄河小得多,四周又没有大的屏障,很难阻挡其他力量进入和破坏: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都在北部,并且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去。它们都缺少中国这样的环境条件。这也许是它们以后发展道路不同的一个原因。   再看主观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历史上尽管也存在着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整体、综合、和谐,而又尊重事物的多样性。一直有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这些理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中国的各族人民之间经历了千百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特殊关系。长城的关口不只是战场,更多的是“茶马互市”之类的集市贸易场所。中原王朝和各族间常见的“和亲”,如王昭君、文成公主之类,不只是婚姻关系,也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民族关系的这种特点。可以

文档评论(0)

jizi63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