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淺论后周太祖郭威改革
PAGE
浅论后周太祖郭威改革
摘要:郭威,一个从贫困没落官僚家庭走出来的,最终成为九五至尊的传奇人物。在位四年左右,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经济方面是采取种种措施,休养生息,恢复农业生产;政治方面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政策方面是内外通好,逐步实现统一,匡正五代过失,成绩斐然,为后来的继承者周世宗的文治武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对外政策等方面来论述郭威的改革,在向世人展示一位真正的贤明君主的文治武功的同时也说明当今社会应以史为鉴,不断改革创新。
关键词: 五代; 后周; 太祖; 郭威; 改革
五代时期的后周是唐末大动乱以来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后周太祖郭威正是这个转折契机的转折者。然而,宋代以后人们并未充分认识郭威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如宋人佚名《五代史平话》称:“五代之君,周世宗为上,唐明宗次之,其余无足称者也”[1](P227)。诚然,周世宗是十世纪中国统一事业的奠基人,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堪称贤明,对世宗的褒奖无可厚非,但对其义父郭威却没有给予充分正确的估价,这未免有失公允。事实上,如果没有周太祖开创的一代新风,匡除五代时弊之先行。周世宗的改革以及统一事业也就不可能一帆风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郭威的关注普遍不足,研究成果亦不太多,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 HYPERLINK /paper.aspx?f=detailn=10q=%e4%bd%9c%e8%80%85+%3a+%22%e6%9d%8e%e6%98%b1%e5%a7%a3%22++DBID%3aWF_QK \t _blank 李昱姣的《一代 明 君周太祖》[2]和曾育荣的《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3]。本文试从经济、政治、对外政策等方面对郭威改革的分析,旨在使世人真正了解郭威。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五代时期,兵戎扰攮不息,天下纷乱动荡,生民倒悬,经济残破。迫至末世,统一的曙光初现端倪。后周,是唐末大动乱以来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而后周太祖郭威正是这个转折契机的转折者。
郭威称帝时正值人生壮年,艰难困苦的童年家庭生活,塑造了他同情,怜悯劳动人民的善良品质。30年的戎政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切都成为他称帝后力挽乱世,改革社会的主观基础。
郭威称帝后,面对弊政丛生,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采取务实方针,为拯救黎民于水火,恢复生产发展,达到长治久安,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对周边政权改革措施。
一、 经济改革
自唐末五代以来,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使得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西起关中,东至青、齐,南及荆、襄,北亘卫、渭的北方地区,人烟断绝,荆棒敝野。自后梁到后汉,又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加上契丹贵族的南下骚乱,社会经济长期得不到恢复,同时天灾不断,这一切使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当时摆在后周政权明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为此,周太祖实行了以下措施。
(一) 减轻剥削,休养生息
自唐末以来,各地藩镇林立,割据政权此起彼伏,各政权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极其沉重,苛政苛禁,名目繁多。郭威顺应民心,代汉后不久即着手恢复生产,整顿经济秩序。
1.降低盐税
食盐税是唐代汉后期以来国家的主要赋税来源,但盐税过高,必然损害广大人们的生活和利益,五代以来统治者不断提高盐税。到后晋时“过税每斤七文,往税每斤十文,百姓深以为苦。”[4](P1487)后汉时,青盐每石抽钱一千,盐一斗,而私盐之禁尤为严酷。于是周太祖与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诏令“今后青盐一石依旧(唐代后期)抽税八百,盐一斗,白盐抽钱五百,盐五千,此外,更不得别有要求。”[5](P308)周太祖把盐税恢复到唐时数目,虽然减轻的数目有限,但是毕竟有所改善,人民的负担相对减轻。降低牛皮税,五代时牛皮税是杂税的主要税目,成为农民的一项沉重负担。初始禁止农民私自买卖,令输给官府计价。到后晋天福中期,变为无偿交纳。广顺二年太祖更改旧法,规定:“应天下所纳牛皮,今将逐年所纳数三分内减收二分,其一分于一户苗上配定。每秋夏苗共十顷,纳连角牛皮一张。”[5](P309)这项改革把牛皮税移入田亩之中,一定程度上减轻下层贫困农民的负担。
2.罢营田,除牛租
《资治通鉴·卷290》记载“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营田以耕旷土;其后又募高货户使输课佃之,户部别置官司总领,不隶州县,或丁无多役,或容庇奸盗,州县不能洁”。营田本为军屯,到五代时,营田已为豪强地主所控制,其不法经营导致国家赋税收入的减少。后梁朱温渡淮作战,将掠得的淮南民牛配给诸州百姓,课以牛租。“自是六十余载,时移代改,牛租犹在,百姓苦之”。[4](P1487)太祖深知营田之弊,牛租之苦,于是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春正月发布敕令:“应有客户无佃系省庄田,桑土,舍予,便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