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公选课《冤假错案》精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 《冤假错案解读——从法律程序的视角看名案中的公平与正义》 课程教案 制作人:全亮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 第一讲 导言 概念界定 —冤案(没有犯罪但被当作有罪进行处理的案件) —假案(本身并未发生而人为虚构的案件) —错案(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案件) 之合称。 —疑案(对证据进行审查后,在定罪与否的问题上存在疑问,且疑问未得到合理解释的案件) 认识态度 1.冤假错案是法律和司法制度中的阴暗面 2.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冤假错案 3.允许有错,但应积极纠错,主动防错,力争不犯错 4.不能一错再错,将错就错,错上加错 5.从比例上讲,冤假错案是少数,乃至极少数,是个例 6.从个案来说,一个冤假错案就是全部,就是100%的错 7.冤假错案破坏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正义的信念 8.以史为鉴 题目解析 冤假错案解读——从法律程序的视角看名案中的公平与正义 反思“冤假错案的程序公正” 探究“冤假错案的形成过程”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 在司法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 司法过程的每个环节,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事先都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置。 它要求人们遵循法定的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的方式和关系实施特定的法律行为 它体现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要素的严格形式性 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的正义 实体公正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对应 实体公正,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对被告人定罪量刑 实体公正的实现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体现个案正义 程序公正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 二者的关系 二者好比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一般来讲,只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办案,其结果就应当是公正的,即公正的程序保障公正的结果 目的具有正当性不一定意味着手段具有正当性 片面追求所谓目的,使用不当手段而扭曲其过程,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即使能取得个别有效的结果,却可能破坏达致普遍公正的机制 课程概况 开课导言 第一单元◇死者复活 第二单元◇真凶归案 第三单元◇证据不足 第四单元◇真相难明 期末检测 教学方式 ◇视频观摩,了解冤假错案的典型实践案例 ◇心得讨论,总结我们看到的冤假错案成因 ◇理论归纳,分析造成冤假错案的制度机理 ◇期末考试,检测一下学习后的收获 第一单元 “死者”复活 第二讲 2005年 湖北·佘祥林案 2005年 湖南·滕兴善案 2010年 河南·赵作海案 2005年 湖北·佘祥林 案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1994年1月2日,佘妻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佘祥林上诉至湖北省高级法院,后来被撤销一审判决,将该案发回重审。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重审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 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 2005年 湖南·滕兴善 案 滕兴善,湖南麻阳县高村镇马兰村农民,是个本分屠夫,在村头开了个小肉铺,膝下一双儿女。 1987年,因“杀人碎尸”,被列为犯罪嫌疑人, 1988年10月26日,滕兴善被检察机关起诉;同年12月13日,滕兴善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993年,案件“被害人”石小荣“复活”,出现在贵州老家。她向滕的家人表示,自己确实不认识滕兴善, 还明确要求当地法院撤销当年关于她与滕兴善“有暧昧关系”且已被滕“杀害”的错误判决,但这一切如石沉大海。 2006年1月18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滕兴善故意杀人案做出再审判决,滕兴善被宣告无罪。 2010年 河南·赵作海 案 赵作海,男,1952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人。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后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而被拘留,2002年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晌回到村中,2010年5月9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宣告赵作海无罪,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立即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 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作海领到国家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