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10月1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同彭德怀谈话时,毛泽东又问彭德怀:“准备怎么学习?”彭德怀的回答是:“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近,希望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学习四年。”毛泽东听后表示同意,并责成彭真、杨尚昆具体安排。他还建议:“不要学那么长时间,两年就够了。”彭德怀点头说:“同意。” 就这样,彭德怀搬出了居住7年的中南海住所,前往京郊的吴家花园。临别时,他对参谋景希珍说: “我给主席写信了,请求去当农民,边学习边劳动。”他让工作人员将他的元帅礼服、狐皮大衣、地毯、名家字画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都不能丢。”当景希珍把装了一车的物品送交管理科后又返回来时,只见彭德怀正在翻腾他们偷偷给他留下的几箱东西。他把几件好衣服拽了出来,把一些布置新居用的装饰品也都翻了出来,仅留下他认为最需要最宝贵的一大堆书籍。警卫参谋照他的话办,把他长期收藏的20多箱书,现代的、古代的,平装的、线装的,都搬到北京郊区的吴家花园新居。 在赋闲京郊吴家花园的那段日子里,彭德怀的精神是苦闷的。为了排除这些苦闷,他干脆不去想它,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他的家就像个书屋:桌上、床上、柜子里、箱子里,到处都是书。那时,读书和劳动,成了他的主要乐趣。当他读到称心之作,常拿起书本,举在空中,自言自语地喊:“好!好!对极了,我拥护!” 在吴家花园,他读了一些哲学书,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著作, 如杨献珍所著的《什么是唯物主义》,艾思奇所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苏联科学院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并作了大量的眉批和心得体会。例如,在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分析唯心主义的段落旁,彭德怀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人们如果把认识加以片面夸大,认为只要主观意识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就不能不在具体事物中滑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 这些书籍,不仅充实了彭德怀的理论基础,同时他针对当时国家的状况,分析研究问题,力求找出解释和解决的方法。 “文革”中: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 1965年,彭德怀被派往西南三线工作。临行前,毛泽东提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小礼堂召开了一个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历数了彭德怀的功勋,然后说:“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着他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要否定一切呢?”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 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第5课 彭德怀印象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第5课 基础自主学案 热点新闻追踪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释义 ①开门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截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目四元贝驾考2016 / 元贝模拟考试题金手指考试 金手指驾驶员考试金手指驾校 金手指科目一模拟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 最新题库解答 四、背景探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己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现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本打算到南线采访。但为他担任翻译的红军战士建议他去宁夏前线,采访正在接应红二、四方面军入陕的红军西征部队。斯诺后来说:“我幸亏接受了他的劝告,我要是没有接受他的劝告,在离开保安时,仍旧不明白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毛泽东同意斯诺到前线采访,并在7月9日派出一个骑兵小分队护送他经吴起镇赴宁夏。 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预旺堡(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彭德怀、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斯诺与彭德怀同住在预旺堡简陋的司令部院内,并对他进行过多次采访。9月1日,斯诺随彭德怀离开预旺堡向西转移到吊堡子,几天后,他结束了在宁夏为期40多天的采访。后来,斯诺把在宁夏的所见所闻都详尽地写进了《红星照耀中国》中,使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一切污蔑和指责都不攻自破。 尽管当时他看到的仅局限于中国“西北角”,这块人口稀少荒凉、被国民党强大军队重重包围的红色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