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5 左庄伟《传统理法 现代情怀》
传 统 理 法 现 代 情 怀
——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艺术
左庄伟
富有才能和抱负的张正忠先生,自幼生活在江东平原乡村且酷爱绘画,喜欢用画笔尽情抒写心灵深处对故乡的深情厚意,数十年来历经艰辛潜心创作研究,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田园山水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始,成于隋唐,宋元达至高峰。明清复古风行,逆造杰出山水画大师石涛,他倡导革新与创造,“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使山水画从僵死的泥古风中脱颖而出,充满着生命活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山水画家们承继这一优秀传统,深入现实生活,到真山真水中去感悟,将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艺术精神、理法相融一体,创造出新山水画。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代有高手,各家林立。自古以来山水画家的题材多取自名山大川,偶有描绘村树农家,亦多为案头小品,不登大雅。专事描绘乡村田园平凡景色的画家,史书和现实中都很难寻觅。唯当今张正忠先生,他毕生致力于田园山水画的开拓和创造,因罕见而令我关注和尊敬。我和正忠君原来并不相识,但他的画作我很熟悉,我们还经常电波交流,如老友常会,闭目如晤。他的田园山水画创作具有鲜明的东洲地域个性和时代特点,尤其是蕴含着朴实无华的、真诚深厚的乡情和田园气息。古人云“诗乃心声”、“画乃心印”,书可谓心迹。观赏正忠君的书画,读他的诗词和有感而发的文章时,在我的心目中形成一种认识:正忠君是位诗人,思想者和文人画家。下面我想从“情”、“理”、“法”等方面分析他的艺术价值所在。
在正忠君的诗画中,“情”字当为首。他的诗文和绘画只是他对故乡的情意和思想的媒介物,是传达他思想感情的载体、符号和形象语言。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人画家应该具有诗人的情怀、书家的笔墨修养,而正忠君兼得。他选择的题材本身并无惊人之处,但每当观赏他的画、读他的题画诗文,内藏的深情扑面而来,意味无穷、十分感人。在他的画中,不见奇险莫测的崇山峻岭,而有乡村常见的田野池塘、树丛人家:“秋水滢滢藏鱼迹,斜阳熠熠迷竹影,曲径历历通幽树,小桥悠悠渡蹇人”,“清水池塘草青青,绿芽生树未有荫”,“三枝芦花临石阶,一群白鹜绕水边”,“一丛翠竹映春水,千枝新树遮田家”。就是在这些貌似平凡的景色中,蕴含着画家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观赏者被他的情感体验所感动。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考,莫先于情”。罗丹断言“艺术就是感情”,无情则无艺,这是艺术的至理。正忠君历经数十年的艺术实践活动,对什么是艺术曾作过深入的思考。他说:“艺术是什么?是心灵的流淌,是生活的诗情,是实践的结晶”。他在田园山水画中流淌的是什么呢?是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是寓涵的深刻哲理:?清暑芦园?中“我多么希望再回到那深深的树影芦丛中,去吮吸水草的清香,去沐浴树底的凉风,去河塘中与鱼儿一块游泳!”?丽日薰风?中描绘了自己童年时居住过的老宅,逝去的岁月在那里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画家用金黄色的秋叶布满画面,衰老的农舍显得凄凉孤独,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日在这里的合家欢乐,而今已是天各一方;他在?霜晨鹊巢图?中用富有力度的线条双勾出纵横交错的枯枝,构成画面的主体,又在树杈上画一鹊巢,触景生情地题诗云:“宅前桑树鹊巢悬,童稚天趣追前缘,高楼华栋何不足,底事梦绕旧宅园?”满纸流淌着的是画家对故乡田园画不尽的情意,所以观赏正忠君的诗画是情满于画,意溢于诗,情境交融。画中有诗情,诗中有画意,他是位画家兼诗人。
正忠君的田园山水诗画既重情又讲理,他不仅是画家兼诗人而且是位思想者。他借田园意境传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他画自然景物的四季更迭,意在人生青老转换,自解艺术人生四季图,很有哲理性。他在?霜叶寥廓图?中描绘了秋天的江边,近景是小桥流水芦苇绕着农家,中景是田野河汊,远处天水相连、空濛无限。画面题诗云:“秋风瑟瑟渐入冬,江天寥廓一时空,岁岁荣枯问芦荻,水色本在有无中”。他借画面景物层次和色调的变化营造一种境界,通过大自然中的季节、荣枯、虚实更迭的自然现象,从江畔秋风摇曳的芦苇中,加上题画诗的点拨,揭示自然界荣枯、生死和有无相生相克的法则,转而引入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思考,这就加深了诗画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所依托的哲学观是“人与自然为一”即天人合一观。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然界万物与人为一、与我为一、不分彼此。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物我相融,就像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因此画家在面对自然景物时,是感悟自然,将自己融入自然,寻觅物性、物情,转化为人性、人情,最终转化为我性我情,即“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正忠君深通此理,在他所有乡村景物描写中都寄托了深深的人性、人情和人爱。在他的笔下野树如人,芦草如人,柿子如人。他画的?野桥老桑?图中,主体艺术形象是盘根错节的老桑树和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