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习骅文章晚清的两个奇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载习骅文章晚清的两个奇官

转载习骅文章:晚清的两个奇官?? ? 乱世出英雄,也出奇官。历史发展到晚清,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人都有,直叫人叹为观止。 一   二品大员成琦就是一位奇官,奇到了毫无底线的境界。   1860年冬天,乘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危,沙俄装扮成调停人,推推搡搡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像切西瓜一样切走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今天黑龙江全省的面积,并且还利用条约的模糊性,给下一步蚕食打下了伏笔。   珲春原来出门就是日本海,现在却失去了出海口,吉林由沿海地区,一下子变成了看得见海的内陆省;本来中俄在珲春图们江一带并不接壤,现在却有了共同疆界。清廷深知,同强盗做邻居,剩下的家当也不保险,因此加紧谈判,好不容易与俄方达成了脆弱的协议:第二年夏天双方勘界立碑。   中方勘界代表团团长是户部仓场侍郎成琦。朝廷之所以选中他,一是仓场侍郎专门负责中央粮库工作,管着北新仓、海运仓等13仓,办事比较仔细,对数字也敏感。二是因为中央粮库的客户只有皇室一家,其负责人政治上绝对可靠。   清廷没有看到仓场管理人员的另一面。在清代,仓场和内务府分掌皇室钱粮,是最有油水的两个机构,干部地位高、权力大、来钱快,吃喝玩乐样样在行,工作上扶个油瓶都怕累着。果然,成琦既不专业又不可靠,还怕吃苦。   成琦到达现场后,嫌边境地区路不好走,根本不实地勘察,整天躲在宿舍喝酒泡妞抽大烟。手下给他准备了地图,他看不懂,也不问,干脆扔到一边。而俄国人却一刻也没闲着,情况早已了如指掌。勘界谈判时,俄国人拿出私制的地图,指哪里、说什么,成琦只管连连点头。   俄国人摸清了成琦的底细,开始坑他。签约之前,俄国勘界负责人说,这是两国大事,咱俩实地走一遍为宜。半天下来,成琦已经累得不行,加上烟瘾发作涕泗横流,早早就回去了。第二天,成琦死活不愿意再受这个洋罪,俄国人乘机拿出单方面准备的协议文本,成琦看都没看就签了字。   埋设界碑之前,俄方代表又提出,这是两国大事,咱俩到各点搞搞仪式,以示郑重。成琦面有难色,这得跑多少路啊,这不得累死我呀?对方顺势说:当然,国际上还有一个变通办法,既然两国友好,双方领导可以不出面,派基层干部具体办就行了。   成琦赶紧说这样好,这样效率高!马上指示手下的小干部,跟俄方人员一起去立碑。   俄方的界碑是石头做的,非常沉重,成琦做的是木牌牌,轻飘飘的。尽管如此,俄国人几圈下来没嫌累,成琦的手下却瘫在地上不动了。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人平时做惯了大爷,何况烟瘾又来了。   这时俄国人及时伸出了友谊之手,对中方办事人员说:这点小事我们顺带一块办了,你们回去休息吧,谁跟谁呀。   这边一听,连说“好好好”,一溜烟往回跑。结果,中方一共8根界桩,俄国人帮着立了6根,每根都向中方境内拼命偏移。最要命的是,最具战略意义的编号为“乌”字的一根,本应距日本海仅一箭之地,后来死活找不着!俄国地盘扩大了不说,中国离大海更远了…… 二   与成琦恰恰相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职责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副部长)吴大澂(1835-1902),却是一位奇异卓绝的民族英雄,其成就直到今天也令人难以置信。可惜我们如此健忘,几乎记不起他的名字。 ?  1886年,在成琦草草了事的勘界工程25年后,吴大澂过来检查边防工作。这个瘦弱的苏州人一天也不肯歇,踏遍了边境的每一寸土地,入夜秉烛疾书,给光绪皇帝打了一份充满民族义愤和责任意识的报告:   图们江出海口看不到乌字牌影子,土字牌距海达44公里,远远大于议定距离;由于风吹雪打和俄方肆意挪动,我方木质界桩早就毁损不堪,俄国的界碑则被当地群众称作“马驮界碑”,不知向中国境内流动了多少回;从珲春河到图们江500多里,竟然一根界桩也没有,黑顶子山一带早已变成俄国兵营,中国一只兔子也进不去。如此下去,整个东北不保,北京将成为前线!   朝廷的意思是死马当活马医,成琦之流兴奋地等着看笑话,朋友和同志则捏着一把汗。而吴大澂,早已横下了一条心,决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战场上做不到的事,谈判桌上能做到吗?在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的困境中,吴大澂困兽犹斗,他的大智大勇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他苦难深重的祖国长了一回脸!   首先是据理力争,要求重立土字碑。俄方强词夺理,说海潮涨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海,现在这个位置就合适。吴大澂驳斥道,全世界都知道江口就是海口!按照你们的道理,哪天海水倒灌到长白山,那长白山也是俄国的?由于依据的是正式条约,俄方又讲不出新鲜道理,很不情愿地让了步。   于是,土字碑大步向外推进,一块宽600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回祖国,使中国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大海清晰可见。   接着,吴大澂提议中俄两国共享图们江出海权。俄国人非常吃惊:这位中国代表与他的北京同僚不同,竟然具备了现代海权意识,于是极为敏感地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