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字市情
榆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辖 1区 11县,人口 356万,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境内滔滔黄河纵贯南北 270公里,巍巍长城横贯东西 700公里。历史上,这里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为地区建制, 2000年 7月改为地级市。
黄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五千年的仰韶、龙山文化遍布无定河两岸。榆林古城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墓、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行宫等。
榆林是陕北民间艺术的发祥地,陕北大秧歌、信天游、榆林小曲、绥德石狮、三边剪纸和陕北窑洞文化,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享誉海内外。
榆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1927年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 1936年 2月,毛泽东同志在清涧县袁家沟村提笔写就了气势磅礴的壮丽诗篇《沁园春 ? 雪》。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一曲《东方红》唱红了大江南北。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榆林 8个县 30多个村庄一年多,以 2万军队战胜了胡宗南 28大军,在吴堡县跨黄河奔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征程。毛泽东在陕北写下了大量的光辉篇章,收录《毛泽东选集》四卷 156篇文章,有 112篇在这里完成。
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有两万多优秀儿女英勇献身,涌现出李子洲、刘志丹、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榆林是一块金色的土地。榆林境内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目前已发现 8大类 48种矿产,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储藏集中,组合配置良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 2720亿吨,探明储量 14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 4.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 6933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 6亿吨,探明储量 1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 6万亿吨,探明储量 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 26%。榆林还有丰富的煤层气、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
榆林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的地下财富价值达 10亿元,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 46万亿元人民币。
榆林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陕北白绒山羊、细毛羊、滩羊、八眉猪、佳米驴等畜禽品种和红枣、马铃薯、小杂粮等享誉全国。
2007年举办的“中国 ? 榆林国际荞麦节”,认定榆林大明绿豆、荞麦、谷子、糜子等 12类作物 48个品种为名优小杂粮品种。榆林羊肉占省内市场份额 40%,羊绒产量占全省总量的 80%,红枣占国内市场份额 20%,“大明绿豆”占日本绿豆市场份额的 27%。
榆林是一块正在开发的热土地。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强市转变、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生态恶劣地区向绿色生态名市转变、强调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2012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和市委关于稳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准确研判,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五抓五促”工作措施,保障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07亿元,增长1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5亿元,增长25.1%;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05元、7510元,增长14.4%、1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6.2%。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神木县有望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经济强县。
加强调控,工业经济在困难和压力中平稳增长。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和服务,及时果断采取电价补贴、贷款贴息、减收运费、销售奖励和暂缓征收煤炭价调基金等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帮助兰炭、金属镁等7个行业、400多户规上企业渡过难关,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全市煤炭产量达到3.19亿吨,增长15.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