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钻孔剪切仪(Borehole Shear Test)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十字板剪切试验(Vane Shear Test)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静力触探(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动力触探(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轻型触探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1. 弹性波 2. 声波 3. 地质雷达 4. 电磁法 5. 放射性勘测 * 物探检测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1. 变形与位移 2. 应力 3. 孔压 4. 声发射监测技术 5.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6. 地下剪切破坏形态监测技术(TDR) 7. 地理信息系统管理(GIS) * 现场与原型观测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边坡现场试验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孔压传感器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测斜仪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图 测斜仪测量原理 * 垂直沉降变形观测 第三节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 * (b)采用相似理论积分类比法求相似判据 去掉(1-1)式的微分符号,则(1-1)化成: 化成无量纲表达式: 得到相似判据: 即 (1-2) 其中 C表示各参数的相似比,如CB=Bm/Bo; E、I、B、W—分别为桩的抗弯模量、惯性矩、宽度和水平位移;K—地基系数;q—单位高度上的水平荷载;y—桩任一点离地表的距离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地基系数的相似比: 抗弯刚度的相似比: 抗滑桩宽度的相似比: 抗滑桩锚固长度相似比: 以上,下标0表示原型的数据、m表示模型的数据。 由(1-2)解得: 即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1)参考抗滑桩实验数据 桩宽度 Bo=0.8m, (EI)o=2.94×109 N.m 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 m=2.94×106 kN.m Lo=10m, Ko=1.47~2.156×106 kN.m3 模型桩采用空心方形有机玻璃桩,其几何尺寸: 桩长Lm=100cm,,边长Bm=3.8cm, 壁厚t=0.55cm 其它计算结果见表1-1 截面尺寸 惯性矩 抗弯模量 壁厚t(cm) 0.55 12.948 0.0475 0.1 0.0242 表1-1 抗滑桩模型试验相似参数计算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上表中求得的Km即为在所选定桩下,模型实验制备时锚固层介质必须满足的地基系数。 根据实验室现存的几种砂,考虑到的要求和将来便于施加超载,砂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m不能过大,取最大粒径不超过3mm。 再考虑到以后超载在砂面上的压实作用,模型用密砂装填。 为满足以上要求以及实际填装砂的情况,测得实验用砂的密度为ρ=1.684g/m3。查得此砂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m=1.96~2.94×104kN/m4。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2)Km的保障和超载的确定 为了使锚固层的Km保证在3.56∽5.21×104kN/m3之间,实验模型锚固层顶面必须施以超载,此超载又可近似地认为滑坡体对锚固层的压力。满足Km的超载大小可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 因为 Km=m×Lm, 得: Lm=Km/m (1-3) 由于 Km和m为上述已确定的已知值: Km=3.56 ∽ 5.21×104kN/m3, m=1.96∽ 2.94×104kN/m4 为了计算Lm,取其平均值,代入式(1-3)中,得: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故锚固层顶面要满足的超载集度: (3)实验中模拟下滑力加载位置的确定 根据上面的计算和有关讨论,选定模型桩和合适土样后,从桩的各变量微分方程,应用相似理论,可以找出原型和模型桩的几何、位移内力之间的相似系数的关系,利用它们可以确定实验中加载的位置。 反过来说,实验中的水平侧向力施于何处,能使锚固层处桩截面的剪力和弯距以及位移按一定的相互关系变化,以便满足我们采用的相似关系。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实验中的水平侧向力施于何处”这一点很重要的,因为滑动面处桩截面各量不但要求相似于原型桩的特性,而且它又是滑动面以下的初始值,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第二节 模型试验 * (4) 抗滑桩模型试验装置 根据上述相似理论确定的模型参数,结合实验中要测试的关键变量(内力和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doc VIP
- 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雏菊盆景迎重阳教学设计.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pdf
- 2025年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空空域风切变灾害预警与飞行安全协同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力士乐样本1-液压泵和马达.pdf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