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2.四字并列: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笔墨纸砚 衣食住行 亭台楼阁
3.赞美老师的成语:
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 夜以继日 谆谆教诲 孜孜不倦
4.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 瓜果飘香
5.带有“人”字的成语:
一鸣惊人 后继有人 聪明过人 百年树人
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
亲密无间 情深义重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7.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
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月明星稀 群星闪耀
六、句子
1.描写山水的诗句: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描写月亮的诗句: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⑤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思念家乡的古诗:
静夜思 宿建德江 枫桥夜泊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唐 张继
床前明月光, 移舟泊烟渚, 月落乌啼霜满天,
疑是地上霜。 日暮客愁新。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举头望明月。 野旷天低树, 姑苏城外寒山寺,
低头思故乡。 江清月近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选词填空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一鸣惊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
?3.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5.《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
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
7。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8。《老师,您好!》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9.《老师,您好!》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真伟大!)。”
10.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doc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doc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单.doc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答.doc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doc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doc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新.doc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doc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反.doc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导学.doc
- 《音乐与戏剧结合对特殊儿童社会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教育策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完美版.docx
- 特殊儿童社会融入教育中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课程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童话创作活动对创新写作能力的激发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气象雷达原理与实践操作教学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历史概念图在初中历史作业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摄影教育中的构图艺术培养学生视觉表达与创作能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3 《低代码开发平台在数字媒体行业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学物理实验设计创新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