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史与现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关系的史与现1

☆历史讲座教案☆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古代中日关系 1.汉朝封日本国王为“汉委奴国王” 古代中国和日本确实是很早就有来往。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徐福,带500童男童女、种子、工匠等,到蓬莱仙岛去找长生不老的药。具体徐福到哪儿了,《史记》里没有记载。但在日本的和歌山县就有徐福的庙纪念徐福,说明徐福确实到过日本。 最准确的是在公元57年,在中国史书《后汉书》上有记载,日本有人到中国的汉朝来朝贡,中国的汉朝封其为“汉委奴国王”,给其一个金印,这个金印后来在日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朝,基本上中国和日本就是这么一种关系,就是日本人派使者到中国来朝贡,中国王朝对他册封。 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频繁 到了隋朝的时候中日的关系有一些变化了,日本这时候不是来朝贡,而是派使者来了。在隋朝叫遣隋使,前后来了4次。到唐朝的时候叫遣唐使,来中国13次。来中国的日本人比较多的,一个是僧人,叫留学僧,还有留学生,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僧人占多数。这个时候,日本是全面地向中国学习,包括现在日本的和服就是仿照唐服宽松的形式加以改造,创造出了日本独特的服装。日本学中国哪样都学,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日本完全是照抄照搬的。 3. 古代中日之间战争 可以说古代大部分时间两国人民,包括政府都是在友好的交往中度过的,但也不是说就没有摩擦。古代中日间有三次战争:第一次是663年,是缘于朝鲜。朝鲜当时有三个国家,百济、新罗、高丽。当时的新罗和唐朝的关系比较好,百济、高丽和日本的关系比较好。日本则乘机想向朝鲜扩张。663年,新罗遭到百济和高丽的侵略,唐朝派了军队援助新罗,日本也派了军队支持百济。中日两军发生了一场战争。唐军把日本船烧了400多艘,把海水都染红了。古代中日之间的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元代。是忽必烈两次出兵侵略日本。一个是1274年,另一次是1281年。这两次都是因为遭遇台风失败了。第三次战争发生在明代。应该说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直接目标是指向朝鲜。是丰臣秀吉在1592、1597年发动的两次战争,也是中国援助朝鲜。最后是以丰臣秀吉死结束了战争。明朝时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被戚继光等击退。 可见,在整个古代中日关系史里面也有摩擦、战争、不友好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讲中日关系史,讲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当中都是友好交流,实际也不完全是友好交流,但是它的主流是友好的。而且总体的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如果没有中国的先进文化被日本吸收,日本的社会不会发展得那么快。 二、近现代中日关系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以1945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一)近代日本侵华 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①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这一战争不论是海战、还是陆战中国都以失败告终。当时正好是慈禧的60大寿,她生日那天日本攻占大连,这就算送给她的礼物了。这个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清政府必定失败。虽然当时李鸿章掌管的北洋舰队也花了清政府不少银子,并从德国购买了军舰,还有大炮,但结果还是被日军打败了。战争失败以后是李鸿章去谈判的,伊藤博文是日本的代表。李鸿章只能说两个字,一个是否,一个是诺。诺就是答应。一开始日本提出的条件是要把整个辽东半岛割给日本,赔偿两万两白银,还有澎湖和台湾都割给日本。沙俄对中国东北早就有侵略的野心,如果辽东半岛割给日本,他就不能从中国拿走了,这样就联合法国和德国提出了三国干涉。打着什么旗号呢?说你不能割占辽东半岛,辽东半岛离北京太近,日本要占就会威胁中国的安全,也威胁亚洲的和平,以此为理由。日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对三国可以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要清政府再拿五千万两白银赎辽东半岛。后来经过交涉,再加上三国的调解,中国又拿出了三千万两白银,这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的清政府几年的财政收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 ②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占了八国的一半,日军从户部抢去白银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