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预测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 贫国弱兵之道也。”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 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吴起变法仅过一年,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去,对吴起心怀不满的贵族、宗室大臣就聚集起来,杀死吴起,变法失败。
——摘编自《吴起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司马迁评论说,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起改革加以评述。(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的观点,你怎样看待司马迁的观点?(7分)
【参考答案】
(1)吴起改革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有力地打击了旧制度,使楚国实力增强,在争霸战争中一度占据优势地位,但对贵族的打击过急、过快,且不注重策略,以致于遭到旧贵族、旧官僚的疯狂反扑,楚怀王死后,吴起身死法败,留下惨痛教训。(8分)
(2)司马迁认为吴起认识到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对人民施以恩德更有利于君主的统治,但他并没有做到,吴起在楚国变法中实行的暴虐措施葬送了他的生命。(3分)司马迁的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吴起变法中的措施远说不上是暴虐,他遇害是旧势力反对改革,改革操之过急所造成的,司马迁片面强调吴起人格的缺陷,而不从当时宏观的社会条件去分析,这是他历史观存在局限的表现。(4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6分)
(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军功受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6分)
(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辱民:实行严刑竣法,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6分)
(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3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当时主要是小篆和隶书。大约郑重的场合用小篆,一般的情况用隶书。
不过,所谓“书同文”,因秦王朝统治之短暂,并没有真正完成。“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以致汉时的学者已经难以通晓先秦的文字。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书同文”的历史进程。(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书同文”。(9分)
【参考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的有识之士呼吁“书同文”;秦朝通过政府力量强力推行“书同文”;至汉武帝时期基本完成了“书同文”。(6分)
(2)秦汉时期的“书同文”,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央集权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9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起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冶铁孔仅为大农垂.“领盐铁事”,让他们与“以计算用事”的桑弘羊共同策划,将盐铁业从富商大贾手中收回国家经营。
——刘玉峰《中国历代经济政策得失》
材料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免费小学生竞选班长卡通PPT模板 (31).pptx VIP
-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及检修课件-第一部分.pptx VIP
- 高中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PPTppt.pptx VIP
- 2025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238个抢分关键词+572个高频词.doc VIP
- 4)-A統計基礎及品質統計.ppt VIP
- 2025最新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全)).docx VIP
- 赵海洋 十年 完整钢琴谱.pdf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古文观止》训练50篇.pdf VIP
-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备课设计.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跑腿服务行业市场分析及竞争形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