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什么是文学?》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什么是文学?》的介绍与解读 《什么是文学?》写于1947年,亦分期刊发于当年的《现代》杂志上。 在这篇论文中,萨特分别从《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一九四七年作家的处境》等四个方面回答了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1,《什么是写作?》 “介入”是萨特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所以在《什么是写作?》中,萨特一方面要论述介入对于文学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要论证为什么只有文学具有介入的功能。 不想让绘画、音乐等“也介入” “人们不可能画出意义,人们不可能把意义谱成音乐”, 萨特如此表达他对音乐、绘画的看法,似乎强调的是音乐、绘画生成意义之后的多义性。因其多义或意义的含混,这些艺术作品显然无法介入。 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屠杀》 当萨特在介入的层面上论证作家写作的意义时,他其实是进行了严格区分的。 萨特认为,作家是与意义打交道的,但“散文是符号的艺术,而诗歌却是站在绘画、雕塑、音乐这一边的”,所以这里所谓的“作家”应是特指,即那些能够通过其作品形成清晰意义的散文作家,而诗人则被萨特打入另册。 关于散文(pro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er deals with meanings. Still, a distinction must be made. The empire of signs is prose; poetry is on the side of painting, sculpture, and music. 按照《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中的解释,散文是与“韵文”(verse)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最常见的散文形式是随笔、小说和短篇故事。 原因 第一,散文作家利用语词写作,他无法超越语词的符号性;诗人却是拒绝利用语言的人,“他做的事情等于画家把颜色集合在画布上;人们以为他在造一个句子,但仅仅是表象:其实他在创造一个客体”。 第二,“散文在本质上是功利性的”,而诗歌却是非功利的。 第三,诗歌因其特殊的写作方式,意义同样陷入含混之中,而散文却截然相反:“散文首先是一种精神态度:借用瓦莱里的说法,当词像玻璃透过阳光一样透过我们的目光时,便有了散文。当人们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人们会抄起随便什么工具。一待危险过去,人们甚至记不清用过的是锤子还是劈柴。”这也就是说,散文被写作时不仅具有清晰的意义,而且还是一种工具。 功利性、工具性、意义的清晰,所有这些,保证了散文和散文作家介入的可能性。 简短评论 散文写作和诗歌写作的区分显得有些牵强。面对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这种区分也许有用,但它却无法解释全部的文学。 施康强指出:“对于诗的非介入性,他似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他的体系的薄弱环节,人们很容易以比如抵抗运动诗歌为例来反驳他的论点,于是他在《什么是写作?》文末特地写了一条长注,声明他指的是当代诗歌”,可见萨特“更多地是回避问题,而不是正面解答问题”。 我的看法:一种策略上的考虑 萨特如此做的目的或许主要还是要为他的“介入”清除障碍。由于他认为介入是一种行动,而一旦行动就不能拖泥带水;由于“散文作者是选择了某种次要行动方式的人”,他使用的语词是“上了子弹的手枪”,“如果他说话,他等于在射击。他可以沉默不语,但是既然他选择了射击,他就应该像个男子汉,瞄准目标,而不是像小孩那样闭上眼睛乱开枪,满足于听响声取乐” 所以,在介入的层面上,包括诗歌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就难当此任,因为它们感情臃肿,意义含混,无法干脆利落地进入行动的行列。把它们排除在外,就等于甩掉了包袱;他也可以在更纯粹的意义上对散文作家提出介入的要求。 2,《为什么写作?》 如果说《什么是写作?》主要是从作者的角度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写作?》则是引入了读者的维度。 “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作家为诉诸读者的自由而写作”。 阅读是作者的豪情与读者的豪情缔结的一项协定 。P134 写作和阅读就是要求自由和保卫自由。 评论 当自由成为萨特所谓的一种“绝对要求”时,阅读和写作也就落入到某种乌托邦的幻觉之中。因为他并没有论证出如何才能保证阅读和写作在其充分的意义实现自由,二者如何才能沿着自由的轨道向前行进。而一旦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阅读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体间性”就无法建立起来,所谓的自由也就只能停留在空洞的呼吁上。 这种自由不能实现的时候的解决办法: “人们不能为奴隶写作。散文艺术与民主制度休戚要关,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散文才保有一个意义。当一方受到威胁的时候,另一方也不能幸免。用笔杆子来保卫它们还不够,有朝一日笔杆子被迫搁置,那个时候作家就有必要拿起武器。” 意识到公民的自由是写作与阅读自由的前提,而这一前提的实现又是建立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能够指出这一点意味着萨特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但解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