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重症f护理学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救重症f护理学总结

急救重症护理学 院前急救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院前急救概念原则,工作特点、程序,救护要点及途中监护 急危重症护理学:(挽救生命 提高抢救成功率 促进病人康复 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目的 基础 研究危重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范畴: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 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ICU——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生命链”的环节:早期通路  早期心肺复苏 早期心脏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4、院前急救:现场紧急处理;转运途中的监护 5、院前急救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监护 现场救护:摆好体位——检伤分类—分流 咯血者向患侧卧位 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二、急诊科 掌握急诊科的任务、护理工作特点、护理工作流程。 1、任务:急诊,急救,科研,培训 2、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 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3、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医德高尚,业务娴熟,较强应变能力敏锐观察能力,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提高抢救成功率,分诊迅速准确,严防差错事故,各项记录完善,器材药品完备,防止交叉感染,抢救组织严密。 器材药品完备:“四定”,“三无”,“两及时” “四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 “三无”:无责任性损坏,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无器材性能失灵 “两及时”:及时检查维护,及时领取补充 5、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杂 6、工作流程:接诊——分诊——处理 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资料收集:问,看,听,闻,触,查;分诊技巧:SOAP公式,PQRST公式(疼痛) ,CRAMS评分(生理+解剖);病情分类:Ⅰ类—危急症,Ⅱ类—急重症,Ⅲ类—亚紧急,Ⅳ类—非紧急 [SOAP公式]即主诉、观察、估计、计划。 主诉(Subjective):收集病人或陪人的所有资料。 观察(Objective):运用上述观察手段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获得初步印象。 估计(Assess):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 计划(Plan):组织抢救程序,进行专科会诊。 PQRST记忆公式:一般用于有疼痛的病人。PQRST5个字母相连,刚好是心电图的五个波形字母顺序,因而极易记忆和应用。 P(provoke,诱因):疼痛的诱因是什么?什么可以使之缓解或加重? Q(quality,性质):疼痛是什么性质的?病人是否可以描述? R(radiate,放射):疼痛位于什么部位?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 S(severity,程度):疼痛的程度如何,如果把无疼痛至不能忍受的疼痛比喻为1~10的数字的话,病人的疼痛相当于哪个数字? T(time,时间):疼痛的时间有多长?何时开始的?何时终止?持续多长时间? 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恐惧感,优先感,陌生感,无助感 8、护患沟通,护患关系:促进病人尽快就诊;尽快熟悉环境;热情而真诚,沉着而果断,准确而熟练,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相对集中安排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减少对病人的影响;知情权,保护病人的隐私;心理安慰,家属陪伴;心理疏导和死者的善后护理;法律意识。 三、重症监护 掌握ICU的概念、设置及管理、感染控制;各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护理要求 医生与病人的比例一般为1.5-2 :1,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 3-4 :1 ICU病房的温度20~25℃ 相对湿度40%~60% ICU护士应具备的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突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法律意识,较好的协调能力,安全意识 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h时间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3、监测技术 ★ 循环系统: 血液动力学——1)心率——判断心输出量,求算休克指数,估计心肌耗氧;2)血压【无创测压;有创测压】 ——①动脉压:收缩压(SBp)(克服各脏器的临界关闭压,保证脏器的供血),舒张压(DBp)(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平均动脉压(MAP)(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反映脏器组织灌注情况)②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反应右心前负荷):血容量,右心功能,指导补液,5~12cmH2O,< 5cmH2O,> 15cmH2O③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评估左心功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

文档评论(0)

haoxian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