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和《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 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 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 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 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 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和《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 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 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 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 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 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 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 guō sù yù pàn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3、城 非 不 高 也 。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 / / /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 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机、机会;一说天气和时令。 地理优势 众人的团结一致 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内城。三里,这里指面积,方圆三里。 外城 围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指装备精良 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泛指粮食 疏通文意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是限制,作动词。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极点 通“叛”,背叛。 归顺,服从。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文本探究 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 最重要的是人和。 文本探究 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例1: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 例2: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守一方而言)。 文本探究 3.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 不是,作者论述的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继承孔子的思想,极力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经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虽不见效,而他的“仁政”思想已昭明天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非常厌恶、极力反对战争的孟子大抵不会去研究怎样夺取战争的胜利,他考虑的只能是怎样行“仁政”。本文确实用了不少笔墨去论证军事问题,但这只是表象,只是凭借,本文的最终目的是论证政治问题。本文的意图是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告诉人们通过行“仁政”来统一天下,而决不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本探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得出的推论。 文本探究 5.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