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土方工程安全技术图文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灌实例 上海友谊商店主楼,楼长82m,宽34m,高33m,6层升板建筑。片筏基础,基础挖深地面下3.4m,东面离上海电台大楼10m处挖深达4.2m。电台大楼为30m高的六层框架结构,建于三十年代。原地下水位于地面下1.5m。 降水井点范围44m×85m,井点长度7.1m,其中滤管长1m。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相距7m,局部因场地限制缩小到3m。沿电台大楼布置,共长38m,间距3m。回灌井点长8m,埋至灰粉土层底部。5m高水箱。 效果:沉降观测表明,回灌区一般沉降量1~2mm,非回灌区沉降可达9~12mm。 基坑止水技术 1 止水帷幕施工方法 (1)高压喷射注浆法——成幕质量好,适用土层广,但成本高; (2)深层搅拌法——成本低,只适用软粘土地基; (3)压力灌浆法——适用土层较广,施工方便,但注浆可控性差,形成完整帷幕较难。 2 高压喷射注浆法 堵水防渗按双排或三排布孔,孔距0.866倍旋喷桩直径。喷射水泥浆,可掺2%~4%的水玻璃,提高抗渗。有抗渗要求,不宜掺矿渣水泥 。 先喷浆后旋转和提升。 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分喷浆深层搅拌法和喷粉深层搅拌法两种。形成止水帷幕常用喷浆深层搅拌法。 浆液水灰比0.45~0.55 4 高压灌浆法 (1)钻孔?91mm (2)钻杆内灌入封闭泥浆。 (3)插入阀管到设计深度。 (4)封闭泥浆凝固后,在塑料阀管中插入双向密封注浆芯管进行注浆。 (5)注浆完毕冲洗塑料阀管中残留浆液。 项目3 土方工程安全技术 3.1 土方工程概述 3.2 土的分类 3.3 土的开挖 3.4 基坑边坡的稳定 3.5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和基坑变形控制值 3.6 浅基坑的土壁支撑形式 直立开挖 放坡开挖 有支护开挖 3.5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划分 3.7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方案 水泥土挡墙 3.8支撑及锚杆的施工与拆除 3.10土钉墙支护 * 地面排水、降水 基坑开挖时,流入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承载力。 一、排除地面水 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等)常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或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设施相结合使用。 二、降低地下水 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 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 明排水法 一般采用截、疏、抽的方法。 截:在现场周围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以拦截雨水、潜水流入施工区域; 疏:在施工范围内设置纵横排水沟,疏通、排干场内地表积水; 抽:在低洼地段设置集水、排水设施,然后用抽水机抽走。 * 在基坑的一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在四角或每隔20~50m设一集水井,排水沟始终比开挖面低0.5m,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5~1m,在集水井内设水泵将水抽排出基坑。 适用:适用于土质情况较好(土层为粗粒土或渗水量小的粘性土)降水深度较小或地下水量不大的基坑排水。 不适用:粉砂土和细砂土,在这类土中易形成流砂。 普通明沟与集水井排水法 集水井降水法 * 分层明沟排水:当基坑开挖土层由多种土层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强的砂类土时,为防止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宜在基坑边坡上分层设置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 适用于深度较大、 地下水位较高、上 部有透水性强的土 层的基坑排水 分层明沟排水法 * 在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明沟排水法难以排干大量的地下涌水,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涌砂现象,不仅基坑无法挖深,还可能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边坡失稳、地面塌陷,严重者危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的人工降水方法施工。 地下室电梯井局部二次降水 全基坑轻型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原理 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土方和基础工程施工结束为止。 * 1 井点降水的作用 防止地 下水涌 入坑内 防止边坡 由于地下 水的渗流 而引起的 塌方 使坑底的土层 消除了地下水 位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