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 部分品不宜网购发展与协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阱” 部分品不宜网购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贪小便宜易入网购“陷阱” 部分商品不宜网购   关注妇女和消费者权益成了这个月的主题。购物,一个包含女性和消费两大因素的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网络团购的诱人低价,让喜欢购物的消费者心动。   3月,关注妇女和消费者权益成了这个月的主题。购物,一个包含女性和消费两大因素的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进入网络时代,网购成为众多消费者热衷的购物方式,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网商们使出浑身解数,团购、秒杀、“30天后悔权”……这些打着“平价”旗号的销售方式,其实暗含不少“玄机”。清远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适合网购,对网上的商铺应有所比较,选择信誉较好的。另外,消费者不要贪小便宜,小心陷入网购“陷阱”。   网络团购退款是难题   近日,美团网和DQ冰激凌团购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在1万多份原价50元仅售29元的DQ冰激凌现金券售出后,DQ官网突然声明此次团购无效。为此已经付款的消费者顿时傻了眼、不知所措。美团网率先向消费者先行赔付:每单赔50元,借此安抚消费者。目前两商家的纷争尚未结束。   “今天,你团了吗?”网络时代带来了网络消费的春天。网络团购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原价和折扣价震撼对比、炫目图片夺人眼球、“团购倒计时”一分一秒递减、“团购人数”的激增,尤其是网络团购的诱人低价,让喜欢购物的消费者心动。   在清远,网购对于年轻人而言并不是新鲜事。而网络团购更是一些购物达人的绝招。因为上课需要,在某学校教舞蹈的琳琳经常要化淡妆,因此上网采购化妆品成了她的一大喜好。“便宜、方便,而且一直用着同样的牌子,不用花心思再去挑选。”但是由于选择的化妆品比较贵、且一次买得比较多,琳琳一般是找上朋友“搭伙”买,“这样每份化妆品平均下来可以便宜20-30元,非常划算。”琳琳说,不只是化妆品,她身边很多朋友乔迁新居时,买家具电器也是找人一起网上团购,这样可以省下一笔钱。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年轻的清远市民还是比较认可网购这种时尚的购物方式,但对于网络团购,则相对比较抗拒,除了一些经常网购和新潮的达人尝试过外,大部分有过网购经历的受访者都表示,一般在网上选购的物品都是价格较低,如果价格高的物品还是“眼见为实”,亲手摸摸,觉得合适才敢去买。因此,目前在一线城市兴起的网络团购现象,在清远并不多见。   据悉,网上团购与传统的团购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团购是消费者看好了某种商品,联合起来找商家谈价格,而网络团购则形成了团购网站、商家、消费者三方利益圈。据网络传播方面的专业人士介绍,处于上游的商家把团购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利用低价吸引大批客户进行体验,抢占市场;而作为中间方的团购网站将本地服务供给与本地消费需求对接,赚取按交易付费的佣金;处在末端的消费者则希望获得更多廉价的商品与服务,满足衣食住行的种种需求。   据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士介绍,网络团购之所以会迅速走红,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团购的低价吸引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电子支付的便利让消费者感到方便、实惠。也就是说,商家、消费者、团购网站这三个要素中,消费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成了网络团购的主要动力。   但这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团购一般采用的是预收款模式,消费者在后续服务中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另外,一些团购的产品价格过于便宜,严重背离其价值。“如果这类商品放在‘淘宝’之类的网购平台上,消费者基本能断定是仿品。但如果打着团购的旗子,消费者就容易产生错觉,于是买到一堆假货。”一位电子商务的业内人士说道。   跟其他消费模式一样,团购的退款也是老大难问题。据口碑网“生活消费调查”显示,在团购的消费者中,仅有不到三成表示曾与商家或网站商讨过退款问题,七成因不知道该找谁,用什么渠道退款而选择放弃。而在三成参与退款协商的消费者中,成功退款的不足5%。   “秒杀”网购应慎重   网络上的“秒杀”越来越普遍。开展“秒杀”活动的网络商家通常只愿意拿出很少的商品,有时甚至只有一件商品。虽然商品价格相当诱人,但由于数量少买者多,实际上无异于抢购。   不管这种“秒杀”是否真实,其超低价的魅力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跃跃欲试,但能成功把握住“秒杀”的人不知是不是“浮云”。不少手机用户经常会收到一些打折、“秒杀”的信息。如“最后1小时,××网全场××商品超低价——10元购物”,更诱人的是,低价购物后,还有“买一送一”的大赠送,这些优惠即使让人怀疑,但还是能够吸引好奇的消费者去尝试。   网购达人小米就曾经上过当,“1元的空调,我立刻抢购,结果付不了款,刷新后这台空调的价格又上升到1200元了,莫名其妙。”小米称,她在某著名网站上看到“血泪低价贱卖”的广告,打开网页发现空调、风扇、剃须刀等十多样商品的价格都用红色字体凸显出来,“都是便宜到严重怀疑呀,空调居然1元一台抢购!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