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经济学导论

韩宇鑫 编 制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 15% 作 业 20分 出 勤 50分 课堂表现 20分 提 问 10分 期末考试 85% 参考资料 梁小民 《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2 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尹伯成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经济学的产生 选择性:资源?物品?欲望的满足 资源?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物品?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 经济学的产生 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稀缺经济资源在现在和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将物品分配黑社会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前提: 资源的稀缺 资源的多用途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 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资源配置和经济体制:解决选择问题 生产什么(what) 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how)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何时生产(when)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谁做决策(who) 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orm’s eye)。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bird’s eye)。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与宏观的区别可概括为以下表格(附表1-1) 主题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问/答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 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个体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厂商、单个居民的最优决策问题。 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总体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描述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分析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因素及其数量关系。 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 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有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存量(stock) 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flow) 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净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不涉及具体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在一定期间的变动及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完全理性: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经济人”假说。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理性人假定 “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 “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