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同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大门 云冈石窟地理位置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始建于北魏时代(450年) 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 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兴建人:北魏僧昙曜(音坛耀) 昙 曜介绍 北魏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 是石窟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 ,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5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窟内各雕一尊石像,高达40尺至45尺,第5座的石像最大,高约50尺,总名为灵岩寺。其中最大的石窟可容3000多人,东头佛窟所常供养1000僧。 配合印度僧人译出《称扬诸佛功德经》3卷,《方便心论》1卷,《付法藏因缘传》6卷,《杂宝藏经》8卷。 昙曜不但是复兴佛教的功臣,也是创造文化奇迹的巨人 大同云冈石窟特点 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云冈石窟是希腊的古典石刻艺术、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综合,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云冈石窟发展的三阶段 早期石窟:(公元453年)即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 中期石窟:(471-494年)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 云冈石窟十大看点 看名:历史丰碑,世界遗产、国之瑰宝、文化名片 看形: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看窟: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 看佛:佛、菩萨、弟子、护法等 看画:精美的“石书”,绝伦的卷画, 看艺: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 看史: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建立北魏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 看人: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 看联: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看寺: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十寺”,又作“十名”。       石窟平面布置图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一佛两菩萨,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开凿于云冈中期,但终北魏也没有完工 第四窟:为塔庙窟,南壁开一门二明窗,洞窟较小,只开凿了上半部。塔柱南壁所雕立佛与胁侍菩萨均风化殆尽。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第五窟:建造于云冈中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窟前木结构四层楼阁为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第四层围廊有栈道与第六窟相连,正中坐佛高17米,是整个云冈石窟最大佛像。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曾经被称为释迦佛洞,又称如来殿。它完工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方格平綦顶,窟正中雕方形塔柱。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第七窟:为北魏孝文帝初期开凿,为云岗第二期石窟。它和第八窟为一对双窟,中间有通道相连。第七洞又被称为准提阁菩萨洞,或者弥勒殿。 第八窟:属于云冈二期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