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二模历史题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 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页,第Ⅱ卷至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突出特色制度,自秦朝建立,不断发展演变,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结构图属于元朝的是 A B C D 2.“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2012年1月8日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A. B.C. D.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是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决战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开辟了境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A.鸦片战争 B.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关键词高度概括了重大历史事件A. B.C.D.拨乱反正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新年茶话会,胡锦涛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协制度发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B.第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 C1956年D.1982年政协制度进一步完善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 8.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9.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 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就的影响,结论,认为正确的是A.B.导致东欧剧变 C.D.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为3/5A.英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 B.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C.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海外市场广阔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2.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 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13.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 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A.中西文化开始交流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政府政策的引导 14.创作于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贫富现象悬殊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5. 右图反映的是1958~1965年全中国的粮食产量(万吨)。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 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④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英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