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 《206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必修内容考点解读_现代部分
《2016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必修内容考点解读
现代部分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
(2)成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罗曼诺夫王朝)。(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
(1)时间: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2)内容: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③争取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的序幕。
(2)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内容: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俄国人民最大的心愿)和《土地法令》。
②影响: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①政治方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经济方面: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意义: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人类历史: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下半年-1921年春)
(1)背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扑)和外患(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2)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工业国有化。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分配);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评价:①积极性: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局限性:a.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政策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因此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春-1928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提出:1921年3月,列宁。
(3)内容:①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⑤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4)作用:①经济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②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理论上:是列宁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A、经济方面:
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农业方面: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经济体制方面:单一的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B、政治方面:高度集权,个人崇拜,干部终身制等。
C、文化方面:个人崇拜;思想文化单一。
(3)评价:
A、经济方面:①作用: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局限:从长远来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显著提高;长期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压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旅游英语》教案 项目六( Shopping Services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s).docx
-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课件.ppt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李华侯涛电子课件第4章节.ppt VIP
- 新目标大学英语(第二版)视听说教程 1 参考答案.pdf VIP
- 科迈ComAp MRS 16发电机组控制器维修.doc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李华侯涛电子课件第3章节.ppt VIP
-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_-1025911616.doc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李华侯涛电子课件第2章节.ppt VIP
- MRS16科迈控制器介绍.pdf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2版李华侯涛电子课件第1章节.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