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普明中学214年秋高2013级半期考试生物.doc

绵阳普明中学214年秋高2013级半期考试生物.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绵阳普明中学高2013级第三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卷 命题人:阚宝莲 审题人:李艳红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 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卷共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该人群生殖细胞容易发生 A. 基因重组 B. 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2. 有性生殖后代具更大的变异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机会多 C.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影响 3. 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4.右图是某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AaBbCc B.AAaBbb C.AAaaBb D.aaBbbb 5. 分析人类的下列疾病,其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①夜盲症 ②白化病 ③血友病 ④脚气病 ⑤苯丙酮尿症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6.下图为某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8.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3% B.6% C.8% D.9.3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0. 下列正确表示基因工程的步骤是 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表达和检测 B.目的基因表达和检测→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C.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表达和检测 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提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表达和检测 11. 右图表示内环境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图,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组织液, B.②表示淋巴液 C.①②③的成分相似 D.②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多 12. 下列实例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相对稳定 ⑤血浆蛋白含量相对稳定 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14. 正常情况下,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减少、增加、降低 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降低 15. 在神经元的结构中,下列关于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 B.与轴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C.与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D.与细胞体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37168h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