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传质速率的控制步骤 (1)气膜控制 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此吸收过程 为气相阻力控制(气膜控制)。 H 较大易溶气体 气膜控制的特点: . pA I pAi cA cAi 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气体流速;加强气相湍流程度。 * (2)液膜控制 液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液相,此吸收过程为液相阻力控制(液膜控制) 液膜控制的特点: H较小难溶气体 . 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液体流速; 加强液相湍流程度。 * 含氨极少的空气于101.33kPa,20℃被水吸收。已知气膜传质系数kG=3.15×10-6kmol/(m2·s·kPa),液膜传质系数kL=1.81×10-4m/s,溶解度系数H= 1.5 kmol/m3·kPa。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求:气相总传质系数KG、KY;液相总传质系数KL、KX。 【例5.3】 解:因为物系的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故下式求KG KG=3.089×10-6kmol/(m2·s·kPa) 由计算结果可见 KG≈kG * 此物系中氨极易溶于水,溶解度大,属“气膜控制”系统,吸收总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气膜,所以吸收总系数与气膜吸收分系数极为接近。 依题意此系统为低浓度气体的吸收,KY可按下式来计算。 根据下式求KL * 同理,对于低浓度气体的吸收,可用下式求KX KX=KL·CM KX=KL·CM=2.08×10-6×55.6=1.16×10-4kmol/(m2·s) 由于溶液浓度极稀,CM可按纯溶剂水来计算。 * 操作型:核算; 操作条件与吸收结果的关系 计算依据:物料恒算 相平衡 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塔的计算内容: 设计型:流向、流程、吸收剂用量、 吸收剂浓度、塔高、塔径 §4 吸收塔的计算 * 问题引入 混合气体 NH3(A)+Air(B),其中qn,B,YA,1→YA,2, 过程分析:吸收,吸收剂(C), qn,C,XA,2→XA,1 吸收目的:回收有用组分,提纯气相产物 吸收原理:气相组分溶解度不同(相平衡关系)。 吸收速率:dqn,A=NA·dA 其中:NA=KY(YA-YA*)=KX(XA*-XA) 吸收设备:填料塔、板式塔 工艺尺寸的确定(塔径,塔高) 操作参数的确定(温度、压力、流量及过程的气液相流量。 * (1) 全塔物料衡算 定态,假设S不挥发,B不溶于S 全塔范围内,对A作物料衡算 : qn,BYA,1+qn,cXA,2=qn,BYA,2+qn,CXA,1 单位时间被溶剂吸收的溶质量: 4-1 全塔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qn,B,YA,2 qn,B,YA,1 qn,C,XA,2 qn,C,XA,1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 通常已知qn,B,YA,1,YA,2,若确定qn,C,则: * 操作线方程式及操作线 取塔内作任一截面M-N至塔 顶范围作物料衡算: qn,B,YA,2 qn,B,YA,1 qn,C,XA,2 qn,C,XA,1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 2 1` 1 XA YA 得: ………① 以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为例 N M * 操作线方程说明,YA与XA成直线关系。 得: ………② ————— 操作性方程 直线过定点B(XA,1,YA,1),A(XA,2,YA,2) 取塔内作任一截面M-N至塔底范围作物料衡算: 其斜率qn,C/qn,B 称为液气比,表明单位惰性气体处 理量所用吸收剂的量。 * 对操作线方程的几点说明: YA,2 XA,2 A YA,1 XA,1 B YA* XA YA N N` XA* M XA YA 1)两个端点:操作线通过塔顶(稀端) A 及塔底(浓端) B 2)M:操作点 3)平衡线与操作线共同决定吸收推动力。操作线离平衡线愈远吸收的推动力愈大。 气相/液相推动力的表示 4)与操作参数之关系 5)操作线位置 吸收剂性能是吸收操作良好与否的关键,评价吸收剂性能优劣的依据是: (1)对需要吸收的组分要有较大的溶解度。 (2)对所处理的气体要有较好的选择性。即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而对惰性气体几乎不溶解。 (3)要有较低的蒸汽压,以减少吸收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损失。要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免使用过程中变质。 (4)吸收后的溶剂应易于再生。操作温度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进行销售管理.pptx VIP
- 影像艺术概述1课件.ppt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有机硅公司星火科创研发中试车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VIP
- GJB 438C-2021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高清,带章).docx VIP
-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建筑施工专业大纲、计划.doc VIP
- 短短芽孢杆菌JK2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抑菌作用及其小区防效.PDF VIP
- 明代文学现象研究:宗藩幕府与主流文坛的交锋.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等静压石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