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docVIP

中医综合疗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综合疗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74例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6)。治疗组予以逍遥散加减、中药药物面膜及穴位埋线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丸并外擦复方SOD熊果苷酸霜,共观察2个月。由两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ASI评分,按照MASI下降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MASI评分及MASI下降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褐斑;肝郁气滞;中医疗法;MASI评分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该病病因复杂,病势较缠绵,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及社交方面的影响。临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但目前尚未发现疗效确切的方法,中医在治疗本病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笔者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针对黄褐斑临床分型中最常见的肝郁气滞型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中药药物面膜及穴位埋线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10年版)[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a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鲜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中有肝郁气滞型的辨证标准执行[2]:(1)主症:颜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边缘较明显。(2)次症: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3)舌脉:舌质红,苔薄,脉弦细。具备主症并兼次症1 项以上者,合参舌脉即可确诊证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黄褐斑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45岁之间;③近1月内未接受系统治疗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半年内口服避孕药物者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者;②合并有心、肺、肝、肾、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传染病等严重性疾病者,或合并细菌、真菌感染,或局部皮肤破损及浅表溃疡者;③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方案治疗者;④过敏体质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女性黄褐斑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42±7.5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79±2.73)年,平均MASI评分(14.33±5.13)分。对照组3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86±6.88)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89±2.85)年,平均MASI评分(14.13±4.87)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平均MASI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齐同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1.4.1.1 内服中药汤剂采用逍遥散加减 方药:柴胡12g、香附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姜6g、薄荷6g、益母草30g、凌霄花12g、红花8g、丹皮10g、川芎10g。水煎服,1剂/日,2次/日。 1.4.1.2 药物面膜 药物组成:白芷20g、白僵蚕20g、白茯苓20g、白蒺藜20g、香附20g、白芨10g、白附子10g、当归15g等,将上述诸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加蜂蜜,调匀成糊状,做面膜外涂面部,30分钟后清水洗去,每周2次,连用2个月。 1.4.1.3 穴位埋线 取穴曲池、血海、肝俞、太冲、三阴交。具体操作方法:将0号胶原蛋白铬制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出品) 按穴位深浅剪成0.5—1cm,浸泡在75%酒精内备用。用无菌眼科镊将羊肠线装入一次性使用任氏穴位埋线针前端待用。取穴后用碘伏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周边皮肤,右手持针垂直或斜刺入穴位,当达到所取穴位深度(皮肤与肌肉之间0.5—2.Ocm为宜),稍作提插,有针感后注入羊肠线,羊肠线不得露出皮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1min,以防针孔出血,最后用创可贴覆盖穴位,嘱患者2天后可去掉创可贴,2天内不要洗澡,保持针孔清洁。每15天治疗1次,2次为l疗程。 1.4.2 对照组 口服维生素C片0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