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 (2).docxVIP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 (2).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中国的传统的主流思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西方经典哲学的鼻祖则是苏格拉底,两个人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出生于孔子死后10年。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东西方历史上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影响着整个东西方文明。直到今天,他们的教育思想仍然渗透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并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孔子与苏格拉底相隔近一个世纪,由于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互不相同,个人生活经历也不尽一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互有短长,但同时他们的教育思想更存在着相似之处。下面通过这学期所学到的关于这两位教育家的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一、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春秋以前是贵族之学,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胄子。作为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这种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所学校,从总的社会实践效果来看,是应该肯定的。“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他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育原则,孔子在招收学生时表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只要本人愿意学习,主动奉送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事实表明,他的弟子也都是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是虽然门下弟子出身复杂,却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这说明了教育家胸怀的宽大以及教育艺术的高明和善化。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都实施“有教无类”,但是苏格拉底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收取学费,甚至报酬,和孔子比起来,苏格拉底似乎更胜一筹。他的教学地点也并不固定,广场、街头、商店、作坊、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因此造就了一大批贤者、哲人,为西方的教育、文化、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向他请教,这样就扩大了教育的对象,更多的受到他的启发,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教育。这两个人在教育对象方面,都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样推广教育,可以使得学术下移,知识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至今影响着我们,值得我们永久的学习和效仿。 二、孔子和苏格拉底都以培养治国人才为教育目的孔子生活在奴隶制社会,面对着“礼崩乐坏”的危机,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论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通过这段对话,孔子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治国施政大纲,从庶、富、教三者的关系上看,孔子已直观地认识到治理好一个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是首先的。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的不同,便渐渐相差很远了。从而肯定了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教育改变人的作用。孔子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一般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有德行,能够推行德政礼治的治国人才。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圣君、贤臣和良民正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这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以治国安邦。同样,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仅是中国特有的,也是苏格拉底育人的目的。苏格拉底不满意雅典城邦的极端民主,特别是用抽签的办法选举官吏。他认为人们应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苏格拉底一生只有一次参加政治活动,其余全部时间致力于哲学和教育事业。他认为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治国人才,比他一个人从政重要得多。他赋予自己的使命就是研究使有才能的人当权。他曾经说:“是我一个人独自参预政事,还是我专心致志要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来参预政事。使我能够对政治起更大的作用呢?”从而反映了其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教育也是政治,育人也是从政,而且是更重要的从政。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他们均致力于教育为政治服务,以实现其政治理想。三、有关教育内容德育为主孔子很重视道德教育,“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两部分,以道德教育为重点,“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道德修养是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即

文档评论(0)

xqTDZJUaW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