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题训练(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史题训练(教师版)

中国近代史专题训练(教师版) 段小田 2012-12-23 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例1】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答案】C 【解析】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提到,英国人到中国要想长久贸易,应该遵守清朝的法律,请勿携带走私鸦片到中国,因此看见他对正当的中英贸易是支持的。清朝日趋衰落,长期闭关锁国,ABD项不符合事实。 【例2】(2013·湖北名校联考) “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 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答案】B 【解析】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开始了,洋务运动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其他几项都没有体现重获新生。 【例3】(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启蒙作用”分析,应是《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例4】(2103·河北高中联考)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注意考题的落脚点“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答案为D。A、B、C项都没有准确的反映题干的意思。 【例5】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A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依据材料看出: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仇视维新变法运动,而引起仇视外国人,才爆发的,是“顽固”的行为。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2、辛亥革命★ ?【例6】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题干反映在谣言的背景下,致使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无从反映。 【例7】(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35年林语常曾痛心疚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