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鲁迅与梦完全版
鲁迅作品中“梦”的情结
西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硕士研究生 山西榆次人 杜睿
关键词:鲁迅、梦、梦境
内容摘要:一个战士,一个孤独的在暗夜中行走的人,却很喜欢自己的梦。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都有关于梦的描述。在小说中,那种“梦与醒”的冲突使他在绝望中挣扎,而在散文集中,特别是《野草》中有大量关于“梦境”的描写。“梦”成了鲁迅作品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字,也是鲁迅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他开创的以“梦境”为内容的写作手法,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
一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的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你来你来,明月的梦。①
在很多人眼中,鲁迅是个战士,是思想家,是文学家。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在他的生命中也会有“梦”相伴随,而且“梦”充斥在整个文学作品中,构成了他创作的动力和意象之一。用“梦”的方式协作也构成了他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特也表示“不愿出离了这童心的美的梦,而且还要招呼人们进向这梦中,看定了真实的虹”。②
鲁迅是一个喜欢做梦,喜欢谈梦,也喜欢写梦的人。鲁迅常做梦,他的梦是那样的真实,又那般残酷。苍白、无力、阴森、恐怖占据着整个“宇宙”,夜幕成了他梦里亘古不变的主题,青年时期,他曾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从中他得到那种“永是不愿意凝固和停滞,避去妥协和降伏,只寻求着自由和解放的生命的力”,③同时对他那种“贵重自我和个性的近代底精神”④有很大的共鸣,显示的种种与鲁迅所期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因此他开始迷恋上了“梦”,那种对“梦”的追求和眷恋决不仅仅因为与现实社会的冲突而寻求的“避风港”,而是从显示转向非现实的寄托点。鲁迅用梦寄托,在梦中也可以把所有非现实的事物转化为现实,使深藏在心底的潜意识都释放出来,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潜意识是一座巨大的冰山中深深地埋在海里的那部分,而意识只是浮出水面的很小的一部分。”鲁迅的梦就是他的潜意识,他思想活动的越频繁,他的梦就会越复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梦里梦外的两个世界的鲁迅,梦里的鲁迅是真实的,也是占主导地位的。
鲁迅是伟大的,伟大在他的梦,他的梦里始终都萦绕着“黑暗与抗争黑暗”这两个主题,他是一个喜欢夜行的“黑夜人”,除了与现实抗争,希望冲破铁屋子的梦想外,他的生命中充斥着的是他所做的梦。我们不可否认梦里的内容是他的思想的延续,我们也必须承认梦是对梦本身的期许,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很大程度上与他的梦有关,不论在小说中还是散文中,他都有意或无意的用梦的形式写作,这种“梦”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他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而这其中包括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小说的“梦与醒”的冲突构成的“反抗绝望”的挣扎。和散文中“用离奇和幻化”的笔调写“梦境”两种不同方式。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一个字——“梦”。
二
构成他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他的“梦”,无论是《呐喊》、《彷徨》还是《故事新编》都把自己的“梦”(对美好想的憧憬)摆在首位,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就曾说过: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所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又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鲁迅在此时对他创作《呐喊》的来由说的一清二楚。《呐喊》的创作,不仅是以往外在生活的积累,最重要的是他的蕴含在内心深处的梦,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在《彷徨》和《故事新编》中也有很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梦”,用梦与现实的冲突构筑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体。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这句话是《祝福》中祥林嫂问我的话。而我的回答却很吞吐,因为我对此事是毫不介意的,但却被“希望其有,希望其无…”的矛盾所困惑,我不希望打破祥林嫂最后的梦,而又不知如何回答,鲁迅在此方面构筑祥林嫂的梦。想在鲁四老爷家一直干下去。捐门槛之后想获取“清白之身”,寻求魂灵和地狱的存在,希望死后一家人团聚,一方面又在现实中构筑另一种情景,卫婆子带婆家人把自己绑走,即使捐了门槛仍然被歧视,而“我”的最后的回答。“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最终打破了祥林嫂的梦,鲁迅是希望通过“梦”获救的。而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始终让他徘徊和怀疑。但他还是偏爱“梦”的。因为在最后仍在探讨“魂灵有无”的问题,终是未完全否定的。
《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也很明显地表达了鲁迅思想中梦与醒的冲突。无法忘却的“梦”令昔日的“梦”者永远不能接受“醒”,也永远不能认同使他“醒”的现实,魏连?曾说到:“我失败了,先前我以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