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方苞 (1668—1749) 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 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 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 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 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文字狱历朝皆有,但 以清朝最多。 明太祖朱元璋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十分讨 厌“贼”“寇”等字眼,又因为他当过和尚,所以对 “光” “秃”“僧”这些字都非常讨厌。有一次,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朱元璋却硬认为“光”是指光头,“生”就是“僧”,是在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近音,意在骂他是贼,竟下令把徐一夔杀了。 《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 文集。 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 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 。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 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 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 五十年被逮捕。 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被释放。 《狱中杂记》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凌迟 车裂 斩首 腰斩 剥皮 炮烙 烹煮 剖腹 抽肠 射杀 沉河 绞缢 鸩毒 黥面 割鼻 截舌 挖眼 断手 刖刑 宫刑 枷项 笞杖 廷杖 鞭扑 人食 兽咬 梳洗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 「醢」,受过此刑的记得有子路,还有周文 王的长子伯邑考。 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 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 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 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 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 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绘了所谓的“炮 烙”:“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用三 火门,将铜造成,如铜柱一般,里边用炭火 烧红”,人被剥去衣服,“将铁索缠身,裹围 铜柱之上,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 骨消,尽成灰烬”。但此酷刑并非用于反抗的 平民,而是对付臣僚。《国朝典汇》说嘉靖 年间朱观淫戏无度,“左右有阴议及色忤者”, 他就加用“炮烙”。这表现了一种残忍的文化 心态。而东林党人左光斗,也受“炮烙”, 结果“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 脱矣”。 关于刖刑,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 都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 后者比较可信。 总之,刖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 酷刑。 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 受的就是刖刑。听说他名字本来 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 这里说的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指的是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 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天有三、四个。 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站起来激动地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 现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个。” 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 而狱中设立了四个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顶开一个天窗通气。两旁四间则没有窗户,但是关押的犯人常常多达二百多个。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中。 每到傍晚就锁门,犯人的大小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