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文神与文明对话.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的人文神与文明对话

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 ———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岳麓书院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的直播现场。 千年弹指一挥间,书魂学魄一脉成,岳麓山下的书香已经在历史的脉搏中飘溢了一千多年,沧海桑田,带走了一代代学人的身影,却带不走硕学鸿儒们传道、授业、解惑、救世济人的精神,这一切依然还在岳麓山下熠熠发光.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凝重而又清晰的脚印,湘江的涛声依然奔腾不息,躬逢盛世,古老的学院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今天是我们湖南卫视和岳麓书院共同举办这次千年论坛,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千年学府的英名再添一丝亮色,千年学府的书香能够飘得更远、更久。好,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朱汉民先生为我们请出杜维明教授,欢迎!(掌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纪呢?记得在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亨廷顿教授在他的名著《文明的冲突》中间曾经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文明冲突的世纪,然而几乎就在同时他在哈佛大学的同事——著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却提出了另外一个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二十一世纪将是文明对话的世纪。是冲突还是对话,历史自有评判。 杜维明先生祖籍广东南海,1981年起开始担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哈佛燕京儒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是当代新儒家的顶尖级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今天非常令人高兴的是,在岳麓书院和湖南卫视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杜维明教授来岳麓书院设坛讲学,他讲学的题目是《儒家文明精神与文明对话》,杜教授,请!(掌声) [杜维明 哈佛大学教授 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 杜维明: 朱院长、湖南卫视和岳麓书院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大家好! 我感到万分荣幸,能够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千年学府,而且对儒家人文精神作出极大贡献的岳麓书院提出文明对话的构想。就在今年十月七号到十号我在北京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0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由国际儒联所主持的,这个由17个国家的学术代表260位学者参加的学术盛会,共同提出了16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对儒家从屈服,所谓朱氏源流发展到中原的文明,当然包括京楚一带,然后从中国发展到东亚,又从亚洲面向全球,这个儒家发展的所谓三期,都作了超时代、跨文化和多学科的探索和研究。10月13号,我在贵阳参加了以王阳明的文场顿悟为主题的文化节,在休县,也就是阳明顿悟的农场,和贵州许多的学者乃至成千上万的同胞一起,来探索王阳明新学的一些基本价值,比如说,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世上磨炼,在1996 年到贵州的时候,还不是很多人知道王扬明,但这一次呢王扬明是大家都耳熟能详,对儒学的情况有进一步理解。前两天,我们在武汉和国内外著名的学者,象王中一、任击鱼,旁瀑、李学勤和裘西贵,大家一起参加了国电储木竹简的讨论会,对儒家的原始古典的形态,特别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进行了一些诠释,进行了了解,因为这个出土的文物使我们对孔子第一代的学者,第一代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了一些文献上的证据。熟悉书集著的编撰者曾经很明确地指出来,我们应该顺着《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的顺序来了解儒家的核心价值《大学》所呈现的可以说是步步扩展层层深入的一种修身哲学。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语言呢,就是我们可以想象《大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一个逐渐向外拓展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的外圆应该是开放的,从个人到家庭、到社群、到国家、到世界乃至到人类的群体——宇宙。它是向外扩展的,同时它是层层深入,对一个人的身体,我们的心知、我们的灵觉、我们的神明。就象陆象山说的,它这个人文精神是一个十字打开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向外扩展,一方面向内深入。后来孟子所谓的“掘井汲泉”,尽量在我们存在的条件之中向内发掘,一直要碰到一个能够向外通的源头活水。这一个思想的体系,不仅在中国,而且后来在东亚,现在在世界上也受到大家的重视。《论语》提出了“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担任了中国哲学系关于儒家哲学的课程。我第一就先问我们的同学,说“儒家的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当时绝大多数的在北大的同学,包括研究生,都说“那当然是为人,为人民服务,儒家的应该是为人之学”。我说这个和《论语》里面所讲的正好相反。《论语》里面提得非常清楚,“儒家是为己之学”,不是为了师长,不是为了家庭,甚至也不是为了简单的社会的要求,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格,为了发展我们自己人格的内在的资源,是“为己之学”,不是“为人之学”。 但是这个已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它是一个关系网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