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孔子的天命观
孔子的天命观
——卓虞
导言
——幸偶论、宿命论与自然主义
严格地说,用西方哲学里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表示中国古代哲人“尚自然”的主张,不免牵强附会。中国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所以这里我们就“自然”地采用“自然主义”来述中国哲学,不过我们时时要记得“自然主义”的中国版,与西方扯不上关系。
中国“自然主义”的核心是:天道无为而无不为。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天上没有一个有意志的上帝主宰万物,(第二)但万物又自然而然的在天下生息不已。从这个核心出发,唐朝以前的“自然主义”大率可分为四派:一派以老庄为代表,强调天道,淡薄人事;一派以孔子师徒为代表,注重人事,淡薄天道;一派以荀子为代表,强调天道,注重人事;一派以王充为代表,淡薄天道,不注重人事。
老庄注重天道,一在无为,二在常道。试以老子为例。老子痛斥人事之害: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他相信有一个“常道”支配着万物,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故他主张人应该学天道彻底地“无为”,进而“无不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这种“顺道无为”的思想,明显具有很浓的宿命论色彩。所以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孔子注重人事,他讲天道最简单: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他主张“不知为不知”(《为政》),因而没对“天道”过多发挥,也没有肯定有一个类似老子的“常道”,但仿佛相信命: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话是子夏听孔子说的)(《颜渊》)
然孔子师徒偏是不服这个“天命”,他们相信人事的努力。他们倡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曾子的话,《泰伯》。)他们高呼“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他们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这话是旁人对孔子的评语。《论语》、《孔子世家》里皆有记载)。因而其宿命论与幸偶论色彩是比较淡的。(详下)
荀子既强调天道,又注重人事,认为人只要把握了天道,就可以利用天道成事。他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的,应之以乱则凶。(《天论》,下同)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所以荀子不相信什么宿命论与幸偶论。
王充极力鼓吹“无为”之说,以反对流行的“天人感应”:
夫天道自然,自然无为。……使应政事,是有为,非自然也。(《论横》寒温篇)
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论横》谴告篇)
他不认为天地间有一个“常道”支配万物,而提出“幸偶论”,以为一切都是偶然的,吉凶祸福都是运气问题。故他说:
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则生子也。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论横》物势篇)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论横》幸偶篇)
既然一切都是偶然的,一切都是运气,那为什么偏偏是某些人“偶然”成功,“偶然”走运,而不是另外一些人呢?王充的回答是:“皆由命也!”他说:
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宝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富贵。知寡德薄,未必可信其贫贱。……命则不可免,时则不可力。……(《论横》命禄篇)
所以王充认为人的努力(人事)是没有用的,“信命者,则可幽居恃时,不须劳精苦形求索之也。犹珠玉在山泽。” (同上)
统而言之,由此可见:凡相信有一个支配万物的“常道”存在的,即有宿命论倾向;凡相信人事可改变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