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诗歌的比较鉴赏
篇目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眺望 收束全篇 实写登楼,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虚写置身峰头,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引领全篇 眺望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字义 情感 结构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中“望”字的妙处。 例题引路 答案示例:?两诗都着一“望”字,都为“眺望”之意。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比较语言(炼字) [方法:第一步: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方法:第二步: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2016 新课标3)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课堂演练3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课堂演练4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7.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诗歌的比较鉴赏 高三语文备课组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考查频率较高,这种题型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年份 考查角度 分值 2016全国卷3 情感基调 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FlashCS55中文版案例教程》李涛第1章.ppt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2014-11.ppt
- 新标准英语第八册(三起点)M5U1课件Daming_is_h.ppt
-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网上作业unittest.ppt
- 《无机化学》第6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ppt
- 新概念3精品课件Lesson_4_The_double_life_of_Alfred_Bloggs.ppt
- 新标准中文版Photoshop7基础培训教程第4章.ppt
- 新概念3精品课件Lesson4ThedoublelifeofAlfredBloggs.ppt
- 《有趣的测量》教学课件.ppt
- 新标准英语第八册(三起点)M5U1课件Daming_is_having_a_birthday_party.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