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读》经典练习题(教师稿)
《〈论语〉选读》经典练习题
一、为政以德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
(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孔子:以德治国(德治)。(1分)
(2)赞同。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3分)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
(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二、克己复礼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3.3)
材料2: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16.3)
材料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
材料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材料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礼”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