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仁者爱人》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言志: 2、问人: 4、导盲: 3、于有丧者侧: 重人不重财 无微不至的关心 尊崇礼 (5.26 10.17 7.9 15.42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本章叙述孔子以诚敬的心情对待三种人。 怎样对待这三种人? 齐 衰 者 冕衣裳者 瞽 者 -------哀 -------尊 -------矜 孔子对有丧服者,表示同情、哀切 对在上位者,表示恭敬 对有残疾者,表示矜惜、同情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 本章记孔子具有仁人之心。 一、用渔竿钓鱼而不用带有很多钩子的大绳获取;用带有生丝的箭去射鸟,而不用罗网去捕获,有不贪求、不多杀生的意思。 二、在射鸟的时候,不射杀正在鸟巢中的鸟,因为白天鸟在巢中,一般是正在孵卵或者哺育幼雏,大鸟被射死则幼雏也难以存活,其中有怜惜生命的含义。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本章孔子从大节着眼,肯定管仲的功业,认为他具有仁德,是位仁人。 一、子贡认为管仲非仁的理由。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本应为君王自杀殉节 ,以死尽忠,也就是“为君而死”,这样才符合道义,符合仁德。 二、孔子认为管仲为仁的理由。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提倡殉道,而不提倡殉君。管仲不为君死,而能援救天下更多的人,相对于抛弃天下众人而死于君王一人来说,更接近道义、仁德。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diàn]。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探讨: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仁——儒家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孝 “仁”延伸到兄弟——悌 “仁”延伸到子女——慈 “仁”延伸到朋友——信 “仁”延伸到国家——忠 “仁”延伸到人类——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爱物 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忠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讨: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 * * *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 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儒家的“仁爱观”,倡导“仁者爱人”理念,启迪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