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VIP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霞浦一中2017届高三半期考 历 史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 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中国的某一制度称为“消极的民主化”,认为这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它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这一制度应是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科举制度 3.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4.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中礼、乐是六艺教育的核心。这反映了六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5.两宋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是,军事上的弱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气节的时代。史料记载:崖山之役,“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宋时形成“崇尚气节”的风尚,表明当时 A.完善科举重文轻武 B.积贫积弱立志振兴 C.结束分裂强干弱枝 D.程朱理学影响至深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战争不能避免的根本原因是 A.欧美崛起,需要广阔商品市场 B.闭关锁国,中国危机四伏 C.禁烟运动,影响英国在华利益 D.专制统治,中国落后于西方 7.“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8.“(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鼾不安的现象。”近代航运事业兴起后,“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B.社会转型发展伴随着部分群体的痛苦 C.近代航运业夺利于民,洋务运动有局限 D.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利于近代化 9.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10.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11.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 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B.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锐减 D.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12. 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